第三师团分散屯扎在铁岭,开原,新宾,铁法,新民等地,形成了针对北面和东面俄军战线的防御姿态,第二师团则迅速南下,一部主力分占盘山,即今天的盘锦市,从西南沿渤海沿岸紧逼大洼,目标是田庄台,最终攻占营口,东出截断俄军向辽东半岛南端金大地区的联络线,其任务是比较重要的,当然,对这一点儿,栗云龙等指挥部也明确指出,要相机而动,是佯攻,在保障部队安全,减少损失的情况下,才可以采取攻势,否则,就老老实实地窥探姿态,作为威慑牵制。所以,第二师团长张德成没有亲自上阵,而是选择了副手兼任该师第一旅旅长的徐竹率领四个团行动。还派了一个团作为预备队,因为作战计划是整体行动的一部分,张德成没有感到多紧张,再加上这几个月来学习陆军指挥知识,他有了长足进展。师团部还有几个老坦克兵组成的参谋部协助,处理问题时竟然有了轻松自得的感觉。
残酷的战争局面让张德成,徐竹等一个个正义草民,暴力英雄迅速成为一名具有初步指挥艺术的军官。
徐竹,天津人,原来是一家教书先生,后来加入义和团,成为那个坛口的军师之一,也是张德成倚重的助手,他的特点是脑子好,记忆力强,理解和融会贯通迅速,虽然身材不高,但是,智慧和天赋都很高,几年以后,他就能担当方面重任了,若干年以后,他成为中国第一批学者型的中将。
为了加强指挥,栗云龙追加龙飞为西南行动纵队的政委,和徐竹一起指挥部队,力求稳打稳扎。
第二师团其余部队,加入了第一师团的战斗序列,全部合编成一个主力作战兵团,拥有正规军两万人,友军,即盛京将军增祺先生的五千部队,十万京津民军挑选出了两万随同作战,并且编制在正规军的里面,因为进行了混合编组,实际上等同于正规军的一次大规模扩编。
当然,这四万五千人的规模上去了,质量就难以保证,别的不说,那五千名官军的战斗力就难以肯定,刚刚经历了大溃败,跑得象一群没头苍蝇,刚收集起来,惊魂未定,就指望他们在战斗中发挥关键作用,那无疑是痴人说梦。
这两万名民军,也刚刚懂得一些基本的近代军事知识,什么是步枪,什么是机枪,怎么开,怎么样就把人给打死了,等等诸如此类的常识问题,因为机械的短缺,他们的训练往往是拿着木头枪来充数,要得到一名合格的军人之间的距离还很漫长。
栗云龙等军部指挥员也从来没有讳言这个大难题,可是,越是困难才越是锻炼人的意志,沧海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