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四章, 寂寞黑龙江(第1页)

用了五天时间,中国新军完成了战略动员,但是,却采用了相对保守的策略,实现分兵组合,这是栗云龙和军官们商议以后出台的一项新措施,做法是,将部队番号分成两个,一个继续留守在原地,一个随军团主力出征,比如六个步兵师团,就各出动一万五千人,其余大部为新招兵员,则留在原地训练,为了保证训练新兵的质量和随时随地能够支援前线出动作战的要求,一个师团部分成两部分,师团长带领部队出征,副师团长和部分军官组建一套新的领导机关,等于再建了一个师团的框架,分别称为,师团a部,b部。

这样离奇的做法,是仿造了二战时苏联军队的生殖方式,它保存着许多的影子师团,可以随时地动员新兵,扩大战斗,所以,在德国法西斯的计划中,明明已经将全苏的正规军队师团都消灭了一遍,对手却不见减少,奥妙就在这里,这种做法对于新部队的成长和扩军的迅速性,有着难以估量的效果,栗云龙奉行了拿來主义,照单全收。

因此,中国新军出动的兵员为步兵六个师团,每师团一万五千人,其中约六千多人为老兵,踪迹步兵战力为九万人,炮兵,骑兵师团的情况大致相当,只是由于该特种建制部队的人数少了,总的兵员也就少了些,合计,中国军队正式出兵九个师团,十二万人,又因为交通运输实在困难,又临时征集了一万五千民夫加强后勤部。

列宁的人民革命军得到了及时强化,从战俘中挑选了五万俘虏兵进行教育动员,筹建新的人民革命军师团,然后,加上原來的老部队,暂时确定了三个师,每师一万三千人,多余的人员,成为俄国工农兵同盟军,相当于民兵性质,不发给武器,可以参加后勤工作,以观后效,再确定其前程归属。

在中国新军的要求下,俄国人民军全部动员,约四万正规军,两万参加后勤工作的民兵,中俄两国的联合军团总计能有十六万人,运输人员另有三万五千人之多。

十六万大军,几乎是中国新军成立以來调集的最大一支部队了,俄国人民革命军虽然说别有称呼和建制,可是?在原则上要求,它必须服从中国新军最高军部的指挥,实际上,和夏季军队单位是一样的,列宁等人对于中国军队的指挥艺术,战略战术等都非常赞赏,行动上绝对配合,经过阶级意识的教育,俄国战俘都能自觉地站到了穷苦人的立场上,思想面貌焕然一新,士气也极为高涨,战斗的意志很坚决,列宁及时地提出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推翻沙皇反动腐败政府,建立一个崭新的人民俄国的口号,得到了士兵们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