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日军第六师团(第1页)

第二百二十四章日军第六师团

“咻咻咻”

炮弹划过天空,带着尖锐的弹道声,直直的砸进了日军指挥部之内,一股股黄色气体向外喷溅,顷刻间,整个司令部就笼罩在一片黄色迷雾之中。()

芥子气为糜烂性毒剂,对眼、呼吸道和皮肤都有作用。对皮肤能引起红肿、起泡以至溃烂。眼接触可致结膜炎、角膜混浊或有溃疡形成。吸入蒸气或雾损伤上呼吸道,高浓度可致肺损伤,重度损伤表现为咽喉、气管、支气管粘膜坏死性炎症。全身中毒症状有全身不适、疲乏、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抑郁、嗜睡等中枢抑制及副交感神经兴奋等症状。中毒严重可引起死亡。

芥子气是一种毒害作用巨大的化学战剂,用于制造毒气弹。芥子气毒剂最早在一战中应用。自从伊普尔毒气战后,战争双方的决策者、指挥者开始热衷化学战。战争促进了化学武器的发展,一战中出现了多种毒剂,除了氯气外,又出现了芥子气,它是残害生灵的战场毒魔。

芥子气是一种液态糜烂性毒剂,侵入人体会引起全身中毒。一战中,德军首先制造、使用芥子气毒剂,制成毒剂弹。不同毒剂弹以不同代号,“黄十字”为糜烂性毒剂弹,“绿十字”为窒息性毒剂弹,“蓝十字”为喷嚏性毒剂弹。

1917年7月12日,灾难又降落到伊普尔战场的英军阵地上。德军向英军阵地发射大批芥子气毒剂弹,其后10天中,德军共发射100多万发“黄十字”毒剂弹,约有2500吨芥子气。英军中毒人数15000人,死亡500人。由于英军遭“黄十字”毒剂弹袭击,原定的进攻计划不得不推迟。

据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共有12000吨芥子气被用于战争;因毒气伤亡人数达到130万,其中88.9%是因芥子气中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侵华日军曾在中国东北地区秘密驻有负责毒气研究和试验的516部队;并在抗战初期的淞沪战场、徐州战场等大规模使用过芥子气,造成中**民死亡近万人。

虽然芥子气并不是一下就到的大杀器,却能够短时间让日军丧失战斗力,这在日军腹地绝对是有着很多作用的。

司令部门口负责警戒的少佐,望着呼啸而过,落在地上的黄色气体,脸色瞬间变得无比的难看,嘴里大声的下达着命令:“所有警戒开启,所有人进入碉堡,任何进入的车队和人员直接攻击……”

“啪”

一声清脆枪响,那名少佐话语还未说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