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混混章 节)(第1页)

到目前为止,哈佛共出过六位美国总统,三十三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和三十二名普利策奖获得者。此外,还出了一大批知名的学术创始人、世界级的学术带头人、文学家、思想家,如诺伯特.德纳、拉尔夫.爱默生、亨利.梭罗、亨利.詹姆斯、查尔斯.皮尔士、罗伯特.弗罗斯特、威廉.詹姆斯、杰罗姆.布鲁纳、乔治.梅奥等。著名外交家、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也出自哈佛。我国近代,也有许多科学家、作家和学者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如胡刚复、竺可桢、杨杏佛、赵元任、陈寅恪、林语堂、梁实秋、梁思成、江泽涵等。

哈佛大学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是一部发展与变革互相推进的历史。创建后一个半世纪的哈佛学院,一直是以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两所大学为模式,以培养牧师、律师和官员为目标,注重人文学科,学生不能自由选择课程。十九世纪初,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号角在哈佛吹响了,崇尚“学术自由”和“讲学自由”。“固定的学年”和“固定的课”的老框框受到冲击,自由选修课程的制度逐渐兴起。在哈佛学院也有人倡议实行课程选修制度,这种革新的要求遭到传统的保守势力的反对,倡议在哈佛未得实现。

然而,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个性的呼声日益高涨。一八三九年,哈佛大学再次发动课程改革。一八四一年,哈佛正式实行选课制,但在保守势力的反对下很快又有所倒退。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生产力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地位逐步提高,工程师、自然科学家和工业技术人才得以和律师、官员等并驾齐驱。形势的变化对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十分有利,选修制再次兴起,哈佛又一次走在了改革的前列。

一八六九年。年仅三十五岁的埃里奥特担任哈佛大学校长,此后他担任校长四十年,是推行选课制的主将,在他的领导和推动下,哈佛大学全面实行选修制。到一**五年,只有英语和现代外语仍为必修课,其它均为选修课。美国许多高校纷纷步哈佛大学后尘,减少或废除必修课,增加选修课。

按照自由选修制的要求。攻读一种学位,可有十六门课程供学生选修,只要符合规定,便可取得相应的学位。这种方法打破了固定的四年学制,成绩优异者三年内即可取得相应的学位,可称得上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了。在埃里奥特的努力下,哈佛大学招聘名流学者任教,选修课程开设超过其它大学。学生的知识面扩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