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太行八陉:古人的道路选取有多灵活?(第1页)

欢迎收听我的专栏《长风万里古道行》。

上一节我们了解了「太行八陉」的所指,也介绍了第一陉「轵关陉」的走向和历史意义,现在我们进入到第二陉「太行陉」。

太行八陉手绘图(插画/陈笛)

太行陉它大致南起豫北的沁阳市西北,北达晋东南的晋城市,但在更大的范围内看,它更是连接沟通洛阳和太原乃至大同之间的交通要道,我们想一想,在洛阳为都城的那些朝代里,像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它的地位就非常重要,因为洛阳是都城,太原和大同则是山西境内两个最重要的城市,所以连接它们的太行陉绝对是国道。我们大家都知道北魏最有名的皇帝孝文帝,他做的最为后世记住的一件大事,就是把北魏都城从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大同)迁到了洛阳,大家知道他迁都走的是哪条路吗?就是从大同南下,穿越太行陉进入中原的。

时间再回到战国,上一节我们讲到秦将白起从轵关陉攻入中原,占领了黄河北岸的一大片土地,直接的后果是切断了韩国都城新郑和韩国所统治的晋东南地区当时叫上党的交通,也就是卡住了太行陉,这个结果是非常严重的,韩国首尾不能相顾,更靠东的魏国、赵国、齐国也明显感受到了威胁。当时韩国镇守上党的官员冯亭不愿投降秦国,改投东边的赵国,赵国的都城在今天河北南部的邯郸。结果使得秦赵两国直接对峙,结果怎么样?赵王觉得坐享其成得到上党十几座城池,是太大的便宜,就接受了这片土地,从而引发秦国的不满,终于两国的大军在上党的长平进行了一场战略决战,这就是大家都熟悉的「长平之战」,战争的结果赵国元气大伤,秦国在统一的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长平这个地方在今天山西高平市境内,差不多就是太行陉以北。

因为太行陉这么重要,历史上走过的名人很多,曹操当年平定北方,率军穿越太行山攻打袁绍的外甥高干,走太行陉时就写过《苦寒行》,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趟肯定是很不容易的。曹操和白居易的感受类似,他写「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也很心疼车子轮子,感觉走这一趟轮子都要报废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