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大运河: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第1页)

,从这一节开始,我们进入第三条古道,它有一些特别,因为不是坐车也不是步行,而是要坐船去体验。因为我们要讲的是京杭大运河。

大家都知道,中国大地上有一横一纵两个古代的巨型工程,像在中华大地上划出两条长长的粗线,凝聚先人们伟大的创造力和无穷的智慧。横的那条线是连接东西的万里长城,纵的那条是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如果说长城的作用是防御,是界限,那么运河恰恰相反,是开放,是交流,可以说它们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非常不同的巨大影响。

对于古代中国来说,在很长的时期内,走水路是最重要的交通方式,特别是在南方,出门坐船就是首选。我们这一期讲京杭大运河,就是把它看作是一条水上大通道,不仅进行着人员和货物的运输,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我的讲述方式,是想带着大家从北京到杭州,也就是由北向南,来一次京杭大运河之旅。


京杭大运河总图(制作/王雨欣)

中国漫长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如何治理和利用水资源的历史。我们想到最早的当然是大禹治水,虽然是传说,但恐怕也有几分历史真实的影子,而近年考古学家在浙江杭州以北的良渚遗址发现了大型拦水坝遗址,成为中华文明形成之初治理水患的直接证据。此后各种引水渠、堰、坝在中华大地上星罗棋布,目前保存下来的就有不少,成为不少地方的名胜,最著名的无疑是四川的都江堰。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人与水的关系是非常亲近的。我在南方生活长大的,小时候就经常坐船去乡下,古诗里说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野渡无人舟自横」,是我那时熟悉的日常风景。

运河也是人们对水资源合理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式。它的作用在于沟通天然水系,形成更为合理便捷的水路交通网络。说到中国的运河,最早的几条都在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建造的,流经我的家乡安徽郎溪有一条胥河,西接长江,东连太湖,据记载是春秋吴国的伍子胥于公元前 506 年开凿的,如果这个记载准确的话,那就是现在我们所知中国最早的运河。

鸿沟与邗沟

另外几条这个时期运河的名字想必大家更为熟悉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