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大运河:千帆竞泊积水潭(第1页)

欢迎跟我一起搭乘历史之船,沿着纵贯几千里的京杭大运河,探访沿途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遗迹,追寻这条漫漫长河上的人与事。

从这一节开始,我们就正式从北向南开启京杭大运河之旅。大运河的北端,不用说,当然是北京,元明清三代,这里都是首都,是南方物资北运的主要目的地和最大消费市场。但是要更细致地说京杭大运河在北京境内终点是哪里,那就得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观念了,因为不同时期终点是不一样的。

今天我们这一节内容的地理范围主要是在北京的老城区,也就是现在的二环里头。

京城-通州示意图(制作/王雨欣)

如果我们是生活在大都里的元代商人,比如专门售卖南方出产的丝绸或是茶叶,我们的店最理想的选址是在今天什刹海的北岸,因为当时来自苏杭的货船可以一直沿着运河到达我们店门口。这是元代的什刹海——当时叫做积水潭,是漕运的终点,是总码头,船只进入元大都城内以后就会停泊在积水潭北岸,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那种千帆竞泊的热闹场面。

什刹海(摄影/耿朔)

元代的积水潭相当于今天的什刹海,实际上面积比什刹海还要更大一些。而今天北京依然有积水潭的名字,是指今天的什刹海三海当中,最西边的西海子,你要在地图上看的话,今天积水潭医院里头很小的那个湖。地铁二号线上现在有一个积水潭站,今天我们讲积水潭其实所指代的范围变小了,元代的时候,指代比什刹海更大的这一大片的水面。因为水面相对辽阔,所以当时也被称为「海子」。我们知道「海子」是蒙古人对湖泊的称呼。

因为京杭大运河北边漕运的总码头就在积水潭的北岸,这就带动了海子斜街的发展,也就是今天的鼓楼西大街和烟袋斜街一带,我们看这些道路的走向就是和什刹海的湖岸密切相关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