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继续浙东运河之旅。
我上一节介绍浙东运河总体情况时已经提到浙东运河西端起点是在钱塘江边,具体而言是在今天杭州滨江区西兴街道的钱塘江南岸,过去这里属于萧山的西兴镇,和老杭州城隔江相望。西兴这个地点过去是扼守钱塘江渡口的城堡和驿站,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曾经在此筑城以拒吴军,所以这里很早就是钱江南岸的水陆要冲,设有驿站,是进入浙东地区的首站。

浙东运河手绘图,请横向观看(制作/林欣霞)
从西兴开始的运河就被称为西兴运河,是由西晋会稽内史贺循主持开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灌溉农田,并且与东边时代更早的山阴故水道相连,也起到航运作用。就像京杭大运河北端的通州,南端的塘栖一样,西兴因为坐拥浙东运河之头的地位,在历史也自然形成一个繁华的集镇,是浙东水运货物的重要集散地,被称为「浙东首地,宁、绍、台之襟喉,东南一都会也。」迄今也是浙江境内规模上首屈一指的运河集镇。
今天的西兴还保留了古镇的风貌,穿镇而过的运河在当地叫做官河,大概是因为历史上经常由官府组织疏浚的缘故,只是这条运河水道现在看起来很袖珍,太窄了。
古镇以官河为轴,镇上有两条东西走向的老街:西兴街和官河路,形成「前街后河,路河平行,一河两路」的格局,沿街还能看到不少老建筑,此外还有码头、闸门等一些水利设施遗存。当地在 2014 年申遗之前进行了环境整治,老房子的墙被刷得很白,好在排污治理的不错,运河水质大有好转。
西兴最有价值的古迹是过塘行,这是什么呢?这是古代水上交通特有的营生,因为浙东运河与钱塘江存在水位的高差,所以两者之间并不能直接通航,那么就需要在两河之间进行货物和人员的转运,过塘行就是承担这项功能的商家,它们沿着码头和商业街设置门面,雇佣劳动力从事搬运工作。
西兴的过塘行最盛时号称七十二爿半,「爿」是片的意思,一爿就是一片,那为什么还有半爿呢?据说镇上有一家是运黄鳝的,这个行业有季节性,不是全年营业,因而被当作半爿。在水运网络中,起到转运作用的过塘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