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茶马古道:大理:南诏留胜迹(第1页)

让我们伴随着茶香和马蹄声,走上穿越大西南的茶马古道。

上一节最后我提到南诏国早期的都城太和城,这座城建在苍山山坡上,西窄东宽,南北城墙均由山麓向东延伸到洱海边,上世纪八十年代南墙还存 3350 米,北墙存 3225 米,最高处约达 3 米,全部垒土夯筑而成。可惜由于受到苍山溪流的冲刷,地面已无明显的建筑遗迹,如果不是专业人士或是深度的历史爱好者,去了大概也看不出什么名堂。但太和村中有一块南诏石碑却历经 1200 多年时光保存下来,这块碑当年就立在南诏城内,称为《南诏德化碑》,高 3.9 米,立于 765-766 年间,书体在行楷之间,赞扬南诏国王阁罗凤的业绩以及南诏与唐朝关系,可以说记载了南诏政权建立之初的一系列重要史实,是研究南诏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可以说是今天大理一带历史最为悠久的古迹了,现在建了一个碑园保护,大家值得顺道来看一下。


茶马古道手绘图(制作/林欣霞)

太和城遗址于洱海西岸,苍山东坡,在大理古城和下关城区之间。太和城南边的下关,自然物事以「下关风」出名,因为正好是苍山南端的一个山口,相对于稳居大理盆地内部的大理古城来说,下关因为位于盆地南边的口子上,也就是扼守着苍山与洱海间狭长地段之通口,在大的交通方面位置更为重要,所以上一节我讲的那些不同方向来的古道,主要也在下关一带会合,这一点也可以从今天的交通格局看的清楚,从昆明去往腾冲、怒江州、丽江、迪庆州等地的陆路交通包括高速都会经过下关,抗战时著名的滇缅公路也从下关走,而大瑞铁路和大丽铁路听名字就知道都是以大理为起点,大理火车站也设在下关。所以下关是滇西的交通枢纽,也是大理白族自治州首府县级大理市政府驻地,下关从现在行政区划上讲叫「下关镇」,而大理古城所在叫「大理镇」。

如此重要的地点,古人不可能不注意,实际上大家看「下关」这个地名,就是古代的一处关隘啊!南诏时期就在此设关,作为都城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