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 节 碘平衡:缺乏和过量都致病(第1页)

成人体内约含碘 20~50 毫克,其中 50% 分布在肌肉,20% 分布在甲状腺,10% 分布在皮肤,6% 分布在骨骼,其余存在于其他内分泌腺及中枢神经系统。血液中的碘主要为蛋白结合碘(PBI),含量为 40~80 微克/升。

◆ 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

碘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微量元素,它在体内主要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

甲状腺素的生理功能是维持和调节机体的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它能促进生物氧化,协调氧化磷酸化过程,调节能量的转化,并且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代谢以及水盐代谢都有重要影响。

饮食中的碘多为无机碘化物,在胃肠道可被迅速吸收,随血流送至全身组织。甲状腺摄碘能力最强,因此甲状腺碘含量为血浆的 25 倍以上,可用于合成甲状腺素(T

4

)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

3

),并与甲状腺球蛋白结合而储存。甲状腺素被分解代谢后,部分碘被重新利用,其余碘主要经肾脏排出体外。

◆ 碘失衡的症状:甲状腺肿

其他元素大多只会出现缺乏的症状,而碘不同,缺乏和过量的人群都存在。

饮食中长期摄入不足或生理需求量增加,都可引起碘缺乏。缺碘会使甲状腺素分泌不足,生物氧化过程受到抑制,基础代谢率降低,并可引起甲状腺代偿性增生、肥大,出现甲状腺肿,多见于青春期、妊娠期和哺乳期。

胎儿期和新生儿期缺碘还可引起呆小症,又称克汀病。患儿表现为生长停滞、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聋哑,形似侏儒。

碘缺乏常具有地区性特点,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内陆山区的土壤和水中含碘较少,食物中碘的含量不高,属于碘缺乏比较高发的地区。如果长期大量摄入含碘高的食物,以及摄入过量的碘剂,均可致高碘性甲状腺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