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人就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皮下脂肪及肌肉也会分解来供能,长期下去就会明显消瘦;反之,如果一个人很胖,特别是腹部肥胖,或者血浆中甘油三酯明显增高,排除饮酒的因素,则提示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
有些人体重正常或者还有些偏低,但是摸摸自己的腹部,总有小肚子,而且软软的,这就提示碳水化合物在饮食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应该调整。
有一段时间我在青岛讲课,遇到一位女老师,30 多岁,血糖高,吃着两种降糖药。她单位离家特别近,回家后基本上就不出门了,周末也不运动,平时不吸烟,不饮酒,每天按时睡觉。
她的身高 160 厘米,体重 82 千克,BMI 为 32,腰围 110 厘米,属于向心性肥胖
(1)
。
她特别喜欢吃粮食,白米白面、蛋糕面包、粉丝粉条等,都是她的最爱。平日家里水果不断,每天要吃 500 克(1 斤)以上。每周她还要吃两三次甜食,量不多,用她的话讲「非常控制自己」。她每天吃一个鸡蛋,几乎不吃肉,不喝牛奶。蔬菜一天 250 克(半斤)左右,她尤其喜欢吃土豆,总是把土豆当菜,一边吃米饭,一边吃土豆丝,再加上个黄瓜拌粉丝。
其实这些食物中,米饭、土豆、粉丝、粉条都是碳水化合物。很明显这个患者的能量基本上来自碳水化合物,总量太多,比例太高,运动量又太少,造成血糖居高不下。同时,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转变成脂肪储存在身上,所以才引起向心性肥胖。
她听课后决定回去减少米饭、馒头,水果一天只吃一个。我建议她增加瘦肉和蔬菜的摄入,她也答应了。
3 个月后,我见到她,她高兴地告诉我:「我体重减了 10 斤,腰围减了 2 厘米。」
又过了大概 8 个月,我再次见到她,我都有点怀疑了,这还是那位胖胖的老师吗?她身材匀称,曲线清晰,还美美地告诉我:「我过去所有的衣服和裤子都不能穿了,最近买了许多新衣服。降糖药只吃二甲双胍,停掉了阿格列汀。」看来她的饮食调整发挥了很大作用,我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
 
(本章节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