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来讲自我坚定力的第三个关键知识点:自我表达。
遇到烦恼的时候,你明明很希望和朋友聊一聊,但话到了嘴边,还是因为觉得「没必要」而最终选择不说;
在商场里遇到刻薄的店员,你很生气,想和对方理论一番,但最终还是扭头走了;
还有的时候,你想针对某一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因为诸多顾虑,编辑好的微博还是删掉了;
……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为什么越长大,我们却越来越难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了呢?
所以这次的课,就是为了要和你分享,如何更好地满足自己的表达需求,真正通过表达来坚定自我。
我们先来简单地说一说,如何去学习「自我表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我会和你讲清楚为什么我们难以自我表达,自我表达又到底是什么;
接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自我表达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最后,我会和你分享一些比较实操的方法,帮助你更好地进行自我表达。
我们为什么很难满足自己的需求
好,在开始了解什么是自我表达之前,我们先来讲一讲,为什么我们往往会觉得很难满足自己的表达需求?
在西方文化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偏好和感受,被看作是「自己」存在的表现,他们也会把自我表达的自由,看成是一种个体自由的重要标志。
但在我们更熟悉的东亚文明中,自我表达往往被赋予了另一种解读。
举个例子,西方家庭中,一个孩子说今天的食物不好吃,这句话只会被当作是 ta 的一个想法,孩子也不会因为这句话本身引来什么惩罚。
但在中国家庭中,孩子说「今天的食物不好吃」,却有更大的可能被解读为是一种对关系的破坏——例如不懂感恩,不懂体谅长辈的辛苦等。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中国的家长不讲道理么?
不是的,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比起个体意义上的「自己」,更强调由「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所定义出来的「自己」。
也就是说,我们不那么强调「自己」内部发生的东西,无论是感受、愿望、观点还是性格特质等等,都不如外在集体的表现来的重要。
甚至很多人会被要求牺牲掉一部分鲜明的个性,然后更好地融入集体。
但是强调个体主义的西方文化会把每个人都先看作是独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