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讲是家庭生活模块中最后一个知识点:创伤的代际传递。
这个主题讲起来可能会有一点点沉重。
如果你发现在听课过程中有一些激烈的情绪,或是唤起了不好的回忆,你可以停下来歇一会儿。
曾经我有一个来访者,就叫她小 K 吧。
小 K 形容自己的母亲为「蛮不讲理、吹毛求疵的女人」,她发现自己无论做什么,母亲都能挑出毛病来,用尖酸刻薄的语气讽刺她。
而她与母亲所谓的「沟通」,则永远都是以激烈的争吵而收尾。
对于小 K 而言,家的存在总是能轻而易举地让她狂怒、暴躁。
小 K 发誓,自己绝不要变成母亲那样的人。
后来她离开了这个家,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却痛苦地发现,自己身上越来越多地有了母亲当年的影子,总是不自觉地对孩子挑刺,说出一些自己都觉得难听的话。
小 K 对我说,自己活成了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小 K 将母亲带给自己的创伤,又施加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创伤的代际传递。
那么,什么是创伤?它是怎么在代际间传递的?应该如何切断这样的传递?
今天的课程中,我将和你聊一聊这些问题。
什么是创伤传递?
首先,什么是创伤的代际传递?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创伤。
创伤的定义
创伤指的是一些非常令人痛苦的事件对我们的心理造成的破坏。
创伤性事件的共同点是,会给人带来强烈的无助感、无力感。
就是说,我没有能力在这些事情面前保护自己,或者我很重视的人。
这些事件可能是很个人化的,比如校园霸凌、意外事故。
也可以是发生在家庭层面的,比如家庭暴力、丧失亲人。
还可能是全社会、集体性的,比如战争、屠杀、恐怖袭击、自然灾害、政治运动等。
在我国,因为近百年来社会的动荡和变迁,集体性创伤事件格外突出,比如「文革」、「抗战」、「三年自然灾害」等等。
几乎可以说,我们的父母辈和爷爷奶奶辈,都或多或少是集体性创伤事件的受害者。
小 K 就是受到了家庭层面上,母亲言语暴力带来的创伤。
创伤的影响
创伤对人有非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