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节 依法查处(第1页)

都快到下班的点儿了,潘江海还在办公室里研究着案卷。

他总觉得有哪不对。为什么一起普通的合同诈骗案件会越办越大,而且还凑巧交到了三个老警察的手里;

为什么郭副局长刚开始热心,现在对案件又不闻不问;

为什么林楠会一再退让,而楚冬阳却如此冒进。搞预审的警察都不会轻信某种巧合。

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巧合多了就一定是隐藏着某种必然。

潘江海细细地翻着案卷,当看到案件受理表上的第一次批示时,印证了自己的猜测。

按照 B 市公安机关的办案程序规定,在案件受理以后,会由法制处将报案材料进行登记,待局领导审批后再下发到办案单位办理。

郭副局长分管经侦,案件就自然由他批示。他在受理案件的意见栏上写道:请经侦支队依法查处。

潘江海知道,这几个字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关键。经济案件纷繁复杂,每一起案件的背后,都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但警察也是社会人,也难免受到多方面的压力,而且这种压力也会随着职位的升高越来越大。

但许多压力又不能明说,于是领导们就往往会在文字上做一些手脚,将意图委婉地传达。潘江海是个预审老炮儿了,当然知道这里面的猫腻。

他看着「依法查处」四个字儿,大脑在飞快转动。

按照郭副局长的惯例,他只在意见栏里做三个层次的处理,一是「查阅」,二是「查办」,三才是「查处」,这是个递进的关系。

「查阅」顾名思义,就是拿过来看看,够不够案子再说;

而「查办」呢,就是不光要看,还要干;

但「查处」就得加个「更」字,不但要干,还得有处理的结果。

但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案子,就要把力量顶到头儿,这显然不是老郭的办事风格。

而且最让潘江海想不通的是,这个案子为什么要交给沉寂已久的崔铁军办。他不信这是个巧合。

潘江海站起身来,慢慢地在办公室踱步。

在中午的时候,他佯装遛弯,探了探门岗老李的口风。在闲谈中得知,崔铁军接任务那天,其实是跟老李换的班儿。也就是说,他很有可能预知自己接到这个任务。

潘江海又坐下来继续思索,在脑海中把这段时间的经历一一回放。

去接头儿的是崔铁军,跟踪嫌疑人的是他,发现金库的是他,坚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