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家暴,有一部剧叫《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可谓是好多人的童年噩梦了。小时候就天真的以为这种家暴男只存在于电视剧中,长大了慢慢发现身边也会有好朋友深处家暴漩涡,工作了之后才更明白家暴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
上一期讲到了家暴是如何发生的过程,这一期,我将带你继续深入走进家暴者的犯罪心理。
施暴者在家暴关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才是家暴的实施主体。他们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呢?
他们一般有两种经历,一是,小时候经历过虐待,二是,童年目睹过家庭暴力。
我有很多小时候受到过虐待和目睹过虐待的心理服务的来访者,他们通常都会跟我讲述小时候生长在家暴环境中的悲惨经历,同时,他们还会跟我表达自己对家暴的痛恨,但是,他们来找我的理由也是因为对自己的伴侣实施了家暴。
这里就很奇怪了,这些人明明非常痛恨家暴,为什么长大了反而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小时候遭受过虐待或者目睹过家暴的人,交感神经系统都会比较活跃,交感神经系统时干嘛的呢?就是当你面临危险的时候负责喊打喊杀的功能,当压力刺激消失的时候,施暴者的交感神经系统恢复到平静状态的时间也会很长,也就是说,他们特别容易被激惹,但是不容易平静下来。比如,根据宇芽的描述,每次她被家暴的起因都是很小的原因,我们这些正常人听起来都是莫名其妙的理由。根据宇芽数次被家暴的经验,她不吭声不反抗,就是静静滴等着施暴者的怒气散去。
大脑中的杏仁核会变大且异常活跃,杏仁核是处理与情绪相关的信息的脑神经,这个结果就是人十分容易变得暴躁,对恐惧信号的接收、理解和处理出现了问题,这种损害通常发生在系列杀人案件犯罪人身上。比如,当系列杀人犯被问到为什么这么残忍的时候,他们就会回答:我也被吓过,但是我并没有感觉不舒服。同样的道理,施暴者也很难去感受到受虐者的痛苦。
可以说,在虐待或家暴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脑早已吸收了太多的毒素,被改变了。所以,他们会不由自主的成为他们讨厌的人,因为他们的大脑已经被塑造成了这个样子。
听到这里,很多人就会发现,施暴者的脑子里早种下下了施暴的种子。
跟家暴的人结婚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噩梦,不仅是挨打这么简单,而且要经历一系列的精神折磨,甚至还会摧毁你对婚姻的美好想象,进而影响你一生的幸福。那我们如何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