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一架从重庆飞往拉萨的客机,在途经成都、正要进入青藏高原上空时,右侧风挡玻璃突然破裂,并在几秒钟后脱落。
眨眼之间,副驾驶被吸了出去,半个身体挂在外面;舱内失压、低温、强风、缺氧、高噪音,飞机故障不断,急速俯冲;飞行员与地面失去了联系,没有人知道飞机正在经历什么。
正当乘客们陷入绝望之际,机长刘传健握住了操纵杆。惊心动魄的 37 分钟之后,飞机上的 128 人全部安全落地。
当时的飞机到底面临着什么样的危险?
面对绝境,机长经历了怎样孤独、无助的时刻?
机组人员又是如何力挽狂澜,将飞机救了回来?
一
2018 年 5 月 14 日凌晨 3 点多,刘传健在宿舍里醒来。3 个多小时后,他要去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为了多休息一会儿,以及避免发生意外情况,他昨晚就留在了公司——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位于重庆市江北国际机场。
按照计划,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3U8633 号航班(以下简称「川航 8633」),将于当天早上 6 点 27 分从重庆起飞,目的地是拉萨的贡嘎国际机场。飞行员刘传健,将担任本次航班的责任机长。
这条航线刘传健已经飞了超过一百次,所有的操作他都再熟悉不过。但他并未因此而掉以轻心,除了机长的责任之外,还因为这是一条充满危险的特殊航线——高高原航线。
依据海拔高度,民航界将机场分为高原机场和非高原机场两大类,两者的界限是海拔高度 5000 英尺(约 1524 米)。而在高原机场中,超过海拔高度 8000 英尺(约 2438 米)的,又被称为高高原机场,比如贡嘎国际机场,海拔高度约 3570 米。
那些涉及高高原机场的航线,也被称为高高原航线。川航 8633 的后半段航线,便是在青藏高原的上空完成。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高高原航线的显著特点是空气密度小、氧气稀薄、气候多变、飞行难度大等等。因此,飞行高高原航线的飞机常常会经过改装,对飞行员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刘传健有着 27 年的飞行经验,早年在空军第二飞行学院担任飞行教员,常年驾驶军用飞机,后来转业至四川航空,经过训练、考核后,成为一名民航飞行员,总飞行时间 13666 小时。2013 年 3 月,刘传健获得高高原飞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