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前面几章提到的深度学习加速器是当今 AI 芯片的主流。尽管近年来 DNN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但与人脑相比,它们在效率(速度和功耗)方面的表现仍然不够好,因为在信息编码方面与人脑相去甚远。在生物大脑中,信息以连续的方式及时处理,而不仅仅是 DNN 系统所处理的一幅幅静态图像帧。此外,在传统的 DNN 中,计算不同神经层的输出以顺序方式进行,每层都必须等待,直到计算出上一层的输出后才能执行该层计算,从而在网络中引入了明显的时延。
相反,在生物大脑中,生物神经元以脉冲的形式将信息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层。每当神经元发出脉冲信号时,脉冲信号就会传输到所连接的神经元进行处理,这时仅有突触连接时延,信息编码极其高效。大脑高度非线性地工作。在大约 870 亿个神经元中,每个神经元在外部和内部都与其他神经细胞有多达 10,000 个连接,在内部承载着数十万个协调的并行过程(由数百万个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介导)。
与当今最先进的系统相比,模仿大脑结构的芯片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功耗。模仿这类大脑行为的神经网络常被称为神经形态网络,其代表则为脉冲神经网络(SNN)。这种被称为第三代神经网络的出现,就是为了弥合神经科学与机器学习之间的鸿沟,使用生物学上逼真的神经元模型进行信息编码和计算,以充分利用神经网络的效率。
与基于深度学习的 AI 使用的模型相比,深度学习所基于的大脑模型,是极度简化了的大脑神经元及其连接电路,而神经形态的特征是使用更忠实地模仿大脑行为的模型。虽然「人工神经网络」一词最初是指涵盖上述两种类型内容的广义概念,但是现在一般分成了深度学习(深度神经网络,DNN)和神经形态计算(脉冲神经网络,SNN)两大类,对应的 AI 芯片分为深度学习 AI 芯片(深度学习加速器)和类脑芯片。
 
(本章节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