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芯片本身如何省电是一个方面,而如何做到对芯片「无电池」供电,让芯片做到「自供电」,又是另外一个重要方面。这可以通过为 AI 芯片另外配备芯片或传感器件,或直接在 AI 芯片上集成自供电电路来实现。
随着 AI 的发展,如何为 AI 芯片提供电力的问题将越来越重要。边缘侧的 AI 设备正在大规模普及,而基于云的解决方案对边缘侧设备来说实际上并不是有效的方法,如本书第 2 章提及的那样。除了效率之外,还有二氧化碳排放、数据隐私等问题。
另外,在全球安装了数十亿个边缘侧 AI 设备(如在每座城市的每个路口都安装摄像头或传感器,或为了保护林业资源在每棵树上安装 AI 数据分析设备)之后,没有哪种云能够处理这么大带宽的并发流量。而对于边缘侧设备来说,如果还是使用经常要更换的电池,就会造成很高的维护成本,并且有很多人类无法进入的危险场所,这对环境、对人工,都将会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其实在 AI 设备的周围存在着各种可以利用和采集的能源,这就需要判别哪些能源可以达到较高效率的电力转换。能量采集是指将环境能量从自然或人工环境转换为电能的过程。鉴于能量采集具有现场发电和补充能量存储的能力,它被认为是芯片自供电的突出解决方案。这样,AI 设备的使用寿命可延长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并最终实现其自我维持。
自供电并不是一个新发明。曾经风靡一时的矿石收音机就是一种不需要电源的调幅收音机(见图 14.3a),当时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新。它利用一块带有活动探针的天然矿石作为检波器(见图 14.3b),加上天线、地线、谐振电路和扬声器等制成收音机,就可以听到广播电台播出的节目了。20 世纪 50 年代,人民邮电出版社还出版了《矿石收音机(修订版)》一书,受到广大无线电爱好者的喜爱(见图 14.3c)。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