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家半导体芯片供应商现在都对 AI 的芯片实现感兴趣,它们要么研发自己的 AI 芯片(单独的芯片或是集成到其他芯片上的 IP 核),要么收购那些较为成熟的初创 AI 芯片公司。
美国市场调查公司 CB Insights 在 2019 年曾发表「AI100」报告,从 3000 多家公司中选出了前 100 家最有前途的 AI 初创公司,这些公司提供 AI 硬件和数据基础设施、机器学习工作流程优化,以及各行业的应用。
上述 100 家公司中有 11 家公司是「独角兽」公司,也就是说,这些公司的估值均超过了 10 亿美元。从新兴初创公司到成熟的「独角兽」公司,各个不同阶段都需要不断的资金投入并进行产品商业化。募资资金充足,排名前 2 位的公司是中国的商汤(SenseTime)和旷视(Face++),专注于人脸识别技术;第 3 名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 Zymergen,通过 AI 学习发现新材料,其重点领域之一是寻找塑料和石油产品的替代品。2019 年上榜的中国公司有 6 家:商汤、依图、第四范式、旷视、Momenta、地平线。以色列和英国各有 6 家公司上榜。
这些公司有很大一部分是研发 AI 芯片的,有的打算针对 AI 某个领域的应用做出自己独有的半导体芯片。成百上千家 AI 芯片公司正在涌现。公开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底,国内芯片设计公司的规模已经发展到近 2000 家,虽然受经济影响,增速大不如前两年,但是仍然有不少人想要分一块「蛋糕」。AI 产业如同海啸般的巨大规模,令人惊叹。
此次 AI 热潮中涌现的 AI 芯片初创公司的数量,在半导体芯片行业中前所未有,也超过行业中任何其他领域。虽然它们现在大部分还在研发阶段,但仍然不时听到盈利的消息。第一批初创公司现在正在从架构创新向现实应用冲刺,以第一代芯片和工具链赢得客户。可以看出,尤其是在边缘侧应用上,初创公司的产品很有发展前景,那些芯片设计巨头的优势将会逐渐消失。
第一批初创公司主要围绕深度学习加速器架构,进行不同程度的算法和架构协同优化,以期达到最低的功耗和最高的性能。大多数芯片开发的目标是赶上或超过英伟达。然而,大多数处理器都是针对现今的 AI 算法进行设计。对后来者来说,如果还是沿用原来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及 CMOS 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