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节 运动对孩子大脑和心理发展起什么重要作用?(第1页)

五岁的馨馨兴高采烈地从幼儿园回家,今天是「大扫除日」,同学们把地扫得干干净净,桌椅摆得整整齐齐,而且还在教室里布置了很多花草、绘画,看起来焕然一新。

馨馨是所有小朋友中干劲最足的一个,她自告奋勇去搬桌子,还帮助老师拖了地,因此,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这让她一整天都开心极了,回到家后也忍不住要和爸爸妈妈分享。

而且,晚饭过后,她一反常态地开始收拾起来碗筷,当妈妈问起来时,馨馨奶声奶气地说:老师告诉我们,自己的碗筷自己收拾,明天早上的我也要自己收拾!

你看,一次小小的大扫除,却在馨馨的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不仅开始学着自己做家务、照料花草,还主动教导其他小朋友,扫把要怎么用,怎么使用簸箕等。

也许,在馨馨的心中,她还远没有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她只是在老师、父母的教育下,慢慢进行尝试,满足于收到表扬后,就愈发有了新的动力。

但只要细心一点,作为家长,我们就可以发现,爱运动的孩子,总是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而且充满活力,只要交代一件事,会立刻去办成,很少出现拖拖拉拉、扭扭咧咧的情况。

这是因为,运动能够辅助生命体在呼吸、消化和血液循环等方面发挥正常的作用,还能够让脑力和心智得到充分的锻炼,形成自我意识,促进健康成长与发展。

一个人通过运动与客观外部世界亲密接触,无论是跑步、游泳,还是球类竞技体育,在舒张身体的过程中,运动者都可以获得协调、支配身体的能力。

这些身体活动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复杂的肌肉收缩、关节活动,而要完成一整个过程,运动者必须有坚持下去的意志力,否则,便会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不过,坚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相信很多成年人都会有这种经验,减肥操进行了一周左右,就开始觉得困难,渐渐变得惰怠。

无独有偶,放弃是人类的天性,相应地,孩子不愿意去运动,也就见怪不怪了。

但是,不运动的孩子会陷入与身体疾病的抗争中。他们身体的机能无法通过运动发挥,心理的情绪也无法得到纾解,于是,变得身体孱弱、反应迟钝。

如果一个孩子经常性地挑食,不爱吃饭,有可能会因为营养摄入量不够,而导致消化不良,也有可能会因此陷入恶性循环,体质变差,更容易生病。

这些都将进一步加剧运动量减少的后果:身体变坏,意志力变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