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节 在性格发展的关键期,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的品格形成?(第1页)

在传统的教育理论中,人的教育不仅包括智力发展和实践教育,还包括性格教育。这里说的性格,不仅是指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还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比如说,大家都很看重人的美德,像是勇气、毅力、责任感、与他人的良好关系等。只是,有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性格的含义,对道德教育也缺乏认识,以至于忽略了儿童成长过程的性格养成教育。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特别指出,性格并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养成的。儿童从出生、发育开始的行为,对日后性格的养成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而且,因为儿童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可能会出现一些性格缺陷,家长们需要特别关注。

我举个例子说明下。我邻居家有个孩子叫淘淘,他长得壮实,才两三岁,却总是欺负院子里的小朋友,看到其他孩子拿着好吃的,就会主动去要,如果不给还会抢,看见小猫小狗就追着跑。大家都觉得小男孩就是淘气,长大就好了。

但是,我可以很肯定地说,这个孩子的性格已经显现出一些缺陷了。由于类似情况经常发生在强壮儿童身上,常称为强壮型儿童性格缺陷。这里说的强壮,是指儿童会主动去挑战常理、挣脱束缚。这类性格的孩子很常见,他们喜欢大喊大叫,爱捉弄人,对小动物或幼小的孩子也不友善。他们显著的共同特征是不服从命令,而且非常自私,有很强的占有欲。

与之相对,另一类儿童性格缺陷是软弱型性格缺陷。有这类性格缺陷的儿童,在不利条件面前会选择屈服,总是显得消极、懒惰、懒散。就比如我表姐家的孩子琦琦,干什么总喜欢偷懒,不愿意自己走路,不愿意自己穿衣服,吃饭也很慢,家长让他快点吃,他就开始哭,让人觉得很委屈。其实,他是希望用这种方法,乞求别人的帮助,比如让家长帮忙穿衣服,或者给他喂饭,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也希望讨得众人的欢心。这种孩子可能对什么事情都感到害怕,甚至还会撒谎,偷东西。

这两类心理上的问题,还不仅仅只表现在行为上,发展到后面很可能引起身体上的不适。比如,有些孩子会饮食不正常,有的完全没有胃口,有的永远感到吃不饱,导致消化问题。同时,这些孩子容易做噩梦,有的孩子还会出现贫血和肝脏疾病,严重的还有神经方面的问题。而且由于这些生理疾病,主要是心理问题引起的,很难用药物治疗。所以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及早发现,及早引导治疗。然而,事实上却是,我们往往都忽略了。

就像前几天我带孩子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