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请保姆带孩子究竟好不好?(第1页)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宝宝出生前,心情五味杂陈,紧张、激动、兴奋,同时也伴随着担忧,没经验怕带不好,交给父母又不放心。于是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请专业保姆,出生时请月嫂,出了月子请育儿嫂。

请保姆照顾孩子,本是「专业之人做专业之事」,但与此同时,保姆毕竟不是孩子父母,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家长去思考。

有位妈妈给我留言,说她最近很伤心。女儿珊珊今年 3 岁了,请了保姆之后,她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然而她发现珊珊做什么事都喜欢粘着保姆,就连睡觉也不愿意跟自己睡。女儿想听故事书,也要保姆读给她听,她感到尴尬又无奈,心里也会埋怨保姆让孩子过分依赖她,反而不认自己这个妈妈了。后来,这位妈妈也意识到问题还是在自己身上,主要还是因为工作原因,疏忽了对孩子的陪伴。

3-6 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此时已经有自己的小想法了,她能够观察出来周围人对她的态度,以及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位置是否重要。作为父母我们要反思,是否在孩子性格关键期,给予了足够多的陪伴。

育儿专家李玫瑾教授说过:「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只有父母的精心陪伴才能获得对孩子持久的心理影响力和控制力。」

而请来的保姆再专业,也终究无法替代父母的陪伴。请保姆带孩子这件事,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确实是导致孩子与父母不亲近的最大问题。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和关心,孩子容易得不到足够的安全感。

我还听一位爸爸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圆圆今年 4 岁,由于爸爸经常出差,于是给圆圆请了个全职保姆。每次回家,爸爸都很珍惜陪伴圆圆的时光,无奈圆圆并不领情。有一次做游戏,圆圆非要拉着保姆一起参与,每当爸爸想把保姆支开,圆圆就会嚎啕大哭。爸爸想把她抱起来哄,圆圆竟然一边咬爸爸的手,一边用力挣脱,一度让爸爸非常崩溃。这其实也是父母过少陪伴孩子、缺席孩子的早期教育导致的结果。

著名教育名蒙台梭利说过:优秀的孩子,是「陪」出来的。父母的爱便是孩子的港湾,通过陪伴,让孩子体会和感受父母传递的爱和温暖,更容易获得幸福感。家长如同孩子的一面镜子,你陪伴的时间越多,孩子也会用同样的爱去回馈你、温暖你、感动你。

网上有个视频:一个妈妈把孩子的糖吃了,孩子看到了就大哭。妈妈哄她:「吃都已经吃了,那你想怎样?」孩子回答:「那你可以不用出差,在家多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