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主题,我想起了最近,去朋友家里发现的一件很有意思的小事。我的这位朋友有一个 5 岁的孩子,那天我去她家的时候,她家的小宝贝正在一边吃西瓜,一边看 iPad,小宝贝的爸爸坐在一边陪着她,小宝贝吃的西瓜有籽。我发现,她吐籽不是吐在盘子里,而是直接吐到了他爸爸的手上;她爸爸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的,一直伸手接着她吐出的西瓜籽。
不知道你听完这件小事,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我想问问你,你认为爸爸的这种行为是爱还是溺爱呢?有人可能会觉得这说明爸爸很爱孩子,再说了爸爸也只是接一下孩子吐出来的籽,这并没有什么,完全不能上升到溺爱的程度。也有人可能会认为孩子都已经 5 岁了,这种小事完全就不需要爸爸来服务了,爸爸还用手接,说明爸爸对孩子是溺爱的。
这两种说法听上去似乎各有各的道理,我们往往很难区分到底什么是爱,什么是溺爱。有人认为爱和溺爱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过多的爱就变成了溺爱。比如说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帮他们穿衣,喂他们吃饭,给孩子买任何他们想要的玩具,这就是溺爱。但实际上,爱和溺爱的区别并不在于程度。
有的家长也给了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比如说当孩子情绪失落的时候,他们会拥抱孩子,安抚孩子的情绪,温柔地询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的家长给孩子的爱也足够多,但是我们并不能称为是溺爱。
那么,爱和溺爱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能够顺应孩子成长规律的行为才是真正的爱;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行为,即使看上去是为了孩子好,那也是一种溺爱。
举个例子来说,有的家长担心孩子走路会摔跤,就总是抱着孩子走路。但实际上,学习走路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事情,运动不仅必须,而且非常重要,蒙台梭利认为 3 岁以下的孩子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孩子需要通过运动和游戏的方式来感知世界,发展自己的感知觉和身体机能。如果父母抱着孩子走路,看上去是减少了孩子受伤的可能性,但实际上,却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无法得到健康的发展,这会让孩子在未来遭受更大的伤害。这就是溺爱所带来的直接后果。
而那些爱孩子的家长,会遵从孩子的成长规律,他们给孩子提供安全感,但不会代替孩子去完成他们的事情。还是拿走路摔跤来说,有些家长为了避免孩子摔倒受伤,会在家里边边角角上都贴上防摔条,如果孩子受伤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