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节 当了妈妈这么久,你知道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母亲吗?(第1页)

上节课我们讨论了关于孩子要不要散养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再来深入探究一下母亲对于孩子的意义和影响,以及母亲应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如何陪伴孩子才是最好的方式。

我们先来说一下母亲对于孩子的意义和影响吧。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福禄培尔曾经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中」,并着重强调母亲和母亲教育对于孩子的意义之重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几乎所有人所受到的早期教育都来自于母亲。由于孩子生下来时是一张白纸,幼儿时期好奇心、学习力和模仿力都是一生中最强的时期,所以母亲的喜好和行为习惯,都会被孩子有意无意地模仿学习,甚至连母亲说话的腔调孩子都会照搬。所谓「谁家的孩子像谁」,指的并不仅仅是长相,往往还包括言行和品德。

比如母亲爱看书的话,孩子也喜欢翻书本;母亲勤快爱干活儿,孩子也跟在后面不消停;母亲喜欢打麻将的,孩子对麻将牌最熟悉;母亲爱骂人的,孩子也会顺嘴说脏话……

孩子在幼儿时期对母亲有着本能的依赖,所以母亲的性格、行为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妈妈们总是希望孩子从自己身上只学好不学坏,但是事实却往往相反,孩子们总是缺点学得快而优点学得慢,甚至缺点学全了,优点却一点也没学到。

这就需要母亲格外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并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把握好「约束」和「放纵」的尺度,做一个恰到好处的引导者。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承袭母亲的优点,成长的更加出色呢?

我在这里要分享的第一个技巧是:将榜样的力量最大化。

将自己的榜样作用最大化的方法非常简单,那就是解释你为什么这么做。孩子们在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在听我们讲话,通过解释我们的选择和行为,会让她们获得一张内心地图,了解人们行为方式背后的原因。人们行为不妥当的原因往往是没有思考,一切全凭感情用事,而行为良好的人往往能总结出一些生活的指导原则,帮助自己作出选择。

比如早上起床以后,妈妈需要到厨房去做饭,希望爸爸能够在这个时候帮忙照顾一下宝宝,但是爸爸却只顾捧着手机看球赛,并没有用心听妈妈的嘱咐。于是在妈妈做饭的过程中,孩子不停地在厨房跑进跑出,妈妈既要做饭,又要当心孩子会拿到一些具有危险性的东西,难免就会手忙脚乱。这样下去的必然结果就是妈妈冲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