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节 讲解:在琴键上奔驰,李斯特与他的「钢琴交响乐」(第1页)

一架钢琴 88 个键,涵盖了乐队里所有乐器的音域。作为演奏者,既可以在一个区域内完美地表达自己。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涵盖所有琴键。那就意味着,他将拥有交响级别的钢琴曲。

贝多芬、莫扎特、肖邦、这些都是谱写钢琴作品的高手。但论疯狂程度,李斯特恐怕是最厉害的角色。他特别之处就在于在他眼里,钢琴各个音区是平等的,没有哪个最有优势。他可以从钢琴任意角落挖掘出它独特的价值。但这需要一个条件,这是在拥有技术的前提下最重要的环节。

要有「思想」!因为仅仅一个理念,就足以成就一个天才。「与「车尔尼」(贝多芬的学生)学习。后在欧洲开展钢琴巡演,其中 1823 年在巴黎、1824 年在伦敦演出(受到英王乔治四世接见)」但必须承认,成就的是「天才级别的人」。因为同样接受艺术教育,同样面对类似的生活!一些人在某件事物上的感受力就是强于其他人。

其实只要细心观察自己,也有优于别人的地方。不过,有能力还要有「思想」驾驭它。李斯特便是一个有思想去驾驭自己能力的人。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 年 10 月 22 日[1]—1886 年 7 月 31 日),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创建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技艺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1886 年 7 月 31 日,李斯特因肺炎发作,在德国逝世,享年 75 岁。

艺术的发展史,历来是思想的发展历史,李斯特生在贝多芬之后的浪漫主义时期,他之前的古典乐派音乐家们,对于音乐审美观一直是处于纯朴、理性的观念下,比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等。

这些作品旋律优美,和声清晰简洁,是一种优雅的,似乎还带有点矜持的表达。(不同时期风格不同,没有褒贬之意)。时代在发展,表达方式与表达的内容发生了变化。浪漫主义时期到来之后古典主义风格发生了变革。以钢琴为例,音响色彩的表现逐渐被重视起来。既然钢琴是乐器之王,乐队中所有乐器都涵盖其中,那么将这个乐器发挥到极致,似乎是一个有趣的方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