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讲解:当万圣节的钟声敲响,神秘的《骷髅之舞》(第1页)

乐曲一开始先是竖琴单调的拨奏,1、2、3、4、5、6、7、8、9、10、11、12。各位知道为什么是 12 次吗?那是午夜的钟声,那么这个又是什么呢?(减 5 度)这个演奏音响效果十分刺激,现在我们把这两个因素和在一起想象一下就不难猜出了:午夜钟声敲响之后,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从教堂边的墓地里爬了出来。为首的是我们的主角,骷髅王 1 号。

它演奏着魔力小提琴,招呼着他的手下。这个场景描述的是圣桑的交响诗,《骷髅之舞》,也叫《死神之舞》说是《死神之舞》,其实一点也不恐怖甚至有点滑稽,那些「骨头」们,你碰我、我碰你,甚至边走边闹起脾气来。那接下来我们就借着午夜钟声,说说这些大男孩们的神创作。

刚才一开始 12 下钟声,是竖琴的声音。我记得在荒山之夜里,在黎明时,钟声是由管钟敲响的,效果很像教堂钟声。但此处为什么没用呢?很有可能是管钟余音太长,而骷髅之舞开始的钟声既是一种模仿,也是确定节奏、速度重要的参照。所以要精确,不能太拖拉。另外大家注意弦乐组有层次的和声铺垫。与其说是铺垫,不如说像打开了什么!总共两次,采用模进方式。之后引入大提琴与 Bass 为主的拨奏,有点小心翼翼的感觉,通常这种气氛将引导出真正的主题。

不过在主题到来之前,我们先来听听会有什么音色出现。没有其它音色的介入,只是一把小提琴。它用弓子在空弦上演奏时,就好像骷髅王在调琴一样。

音乐是一种语言,不同音之间的组合会有不一样的音响色彩。因为小提琴最细的第一弦是 3(E 弦),在最左侧,往右数依次为 6 A 弦、2 D 弦和 5 G 弦弦,称为第 1、2、3、4 弦。1 弦是(E)Mi,二弦是(A)La,这两个音是纯 5 度关系(A 到 E),同时演奏这两根空弦,弱奏空灵,强奏会有撞击感,可不会刺耳。但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刺耳的撞击声,正是由于需要这个极其不和谐的音响色彩,圣桑特意要求乐手把第一根弦调低半度由(Mi)E 变为 b E(Mi),这样一来这两个音就没有那么友好了,6 和 b3 的组合会铿锵有力。有一种金属碰撞的感觉。

用在这个地方简直太合适了,只有半音之差,在听觉上就表现出了诡异的效果。正好很形象的刻画了那些骷髅出场的场景,可以想象为骷髅们相互撞击,也可以理解为调琴的样子。而后第一主题出现了。先是有跳跃感的长笛领奏,然后小提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