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节 《井冈山的故事》:不能忘记革命先烈受过的苦(第1页)

著名的两万五千里红军长征的故事我们都听说过,红军是从江西省出发,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长途跋涉,最终在西北地区汇合,新中国成立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是在延安这块革命圣地指挥抗日作战和解放战争的。

如果说延安是革命圣地,那么井冈山就是革命的摇篮了,红军在开始长征之前,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井冈山率领工农红军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井冈山同样发生了很多有意义的历史事件,这本《井冈山的故事》就记录了在革命摇篮井冈山上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我们先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于雅君,她参与编著了多本儿童文学作品,代表作有《井冈山的故事》《延安的故事》《刘胡兰的故事》等等。

接下来,我会分为三个部分,为你介绍书中的精华内容。

第一部分:红军是怎样顺利到达井冈山的?

第二部分:在井冈山,红军是怎样度过经济紧缺的日子的?

第三部分:井冈山的儿童是如何帮助红军对抗国民党和地主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发生在井冈山上的故事吧!

一、毛泽东和朱德、陈毅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先说说第一部分,红军是怎样顺利到达井冈山的?

1927 年 8 月 7 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以」,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主张,准备以武装斗争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镇压。

随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领导湖南、江西边界的秋收起义。一个多月后的 9 月中旬,毛泽东领导的秋收暴动遭受了严重挫折致使起义失败,于是,毛泽东决定率领剩余的起义军向井冈山地区转移。

去井冈山之前,就听说井冈山有两支地方武装队伍,由于互相不了解,所以有人主张干脆吃掉这两支队伍,毛泽东没有轻率同意。

这两支地方武装队伍的山寨头领,一个叫袁文才,一个叫王佐,他们都来自井冈山下的贫困农民家庭。

他们两人都有相似的经历,袁文才深受土豪劣绅地主的压迫和剥削,在青年时代毅然参加过「马刀队」,这个组织主要做些「劫富济贫」的事。

而王佐在童年时,靠给地主放牛和伐木烧炭维持生计,15 岁的时候又改学裁缝,学艺的过程中,他投靠了当地有名的打拳师傅,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于是后来就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