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有一群人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里面,既有思想先进、前卫的大学生,也有许多接受新式教育的社会青年。
但是呢,知识分子由于大多出身于地主或资本家家庭,长期待在学校里面,虽然思想先进,可是社会经验却不太足,参与革命斗争的经验也比较有限。所以,知识分子在革命初期,尽管怀揣着救国为民的理想,满腔热血,但经常也会犯很多错误。
直到后来,随着共产党对这些知识分子的引导,他们才渐渐地成长为勇敢、刚毅且充满智慧的革命者,从而更好地为中国革命做贡献。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叫做林道静的女主人公,就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代表——她出生于一个资本家家庭,从小接受的就是比较先进的新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让她成为一个向往自由、不畏压迫的进步青年。
但是,在参与革命的初期,她却非常幼稚、单纯,空有满腔理想抱负。
那么,她最终是否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呢?她的故事又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呢?
下面,就让诸葛老师为你一一揭晓。
首先,诸葛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杨沫先生。
杨沫先生出生于一个资本家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是,等到读中学的时候,家道中落,家里的生活也就越来越拮据,经常是吃了上顿儿没下顿的。
这时候,杨沫的母亲出了一个馊主意,要把她嫁给一位年轻的军官,这样不仅杨沫本人不愁吃穿,有房子住,有钱花,而且他们也可以跟着享福,不必再东躲西藏了。
可是,杨沫毕竟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她对这种包办婚姻的行为非常反感。为了表示自己对父母亲包办婚姻的抗议,她选择了离家出走。
在这之后,她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认识了许多进步青年,在 1936 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后来,她去了延安,在报社里面工作,并且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今天要给大家讲的这本《青春之歌》,创作于 1951 年,最终于 1955 年完成。
对杨沫先生来说,《青春之歌》不仅仅是一本小说,同时也是一本个人的自传。小说里面的许多故事和反映出来的思想,其实都是她在革命过程中的个人经历和个人心得。
她的这本小说一出版,就形成了广泛的影响,短短一年时间,就出版了 1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