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经对自己的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他所说的「心中贼」,就是指充斥在我们内心当中的一切私欲:有自私自利之贼、有恐惧怯懦之贼、有求名求利之贼、有贪恋权位之贼、有贪图美色之贼、有行事不决之贼、有瞻前顾后之贼……
这些形形色色的「心中之贼」包围着我们,让我们在面对接踵而来的压力时,完全无力招架,不得不打起白旗、举手投降。
我们也不是没有想过改变,但俗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心中之贼也是难破难除。
我们该怎样才能彻底破除自己的心中之贼呢?又该怎样锻炼自己,让我们的意志力如同钢铁一般坚强,可以从容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考验和磨难呢?从《红岩》这本书中,我们将会找到答案。
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呢?下面就让诸葛老师为你一一揭晓。
《红岩》是由罗广斌和杨益言两位作者共同创作的。杨益言当年曾是同济大学机电系的高材生,而罗广斌更是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的得意门生。
本应拥有光明前途的两人,因为目睹了解放前国民党在重庆的黑暗统治,于是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中。
1948 年,两人不幸被捕,并被关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馆。在这两座魔窟里,他们亲身经历了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目睹了革命者顽强的斗争和壮烈的牺牲。
出狱后,他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创作了这部长篇小说《红岩》,向世人传递革命先烈的红岩精神。
在这本书中,作者分别描述了集中营里的狱中斗争、重庆城里的地下工作,以及农村根据地的武装斗争这三件事,并通过江姐、刘思扬、郑克昌等几个主要人物,把三个看似分散的故事巧妙地结合到一起,让整篇故事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在人的一生当中,难免需要在为忠诚而牺牲和为利益而背叛之间做出抉择。
1948 年,为了迎接全国斗争的胜利,被关在渣滓洞和白公馆的革命者们,与垂死挣扎的反动派展开了一场殊死决战。
最终,这些可敬的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以死明志,选择了忠诚。
70 多年后的今天,他们的故事依然能给我们力量和启示,教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诱惑与考验时如何做出自己的选择。
接下来,我会按照这本书的行文逻辑,结合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从以下三个角度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