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在和平的日子里」呢?
先给你讲讲它的背景,这本书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写作完成的。50 年代初,是我们中国刚刚进入和平的时期。在此之前,也就是 1949 年以前,中国大地上一直在打战,打日本鬼子、打国民党反动派,打了几十年;而 1949 年新中国建立后,为了弥补战争带来的破坏,全中国到处开始轰轰烈烈地搞工程建设,比如修铁路,修大桥,修隧道,建造火车站等等。
所以,这本书讲的就是——在和平的五十年代里,一群工人们是如何搞建设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里,讲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他们有的积极进取,有的消极偷懒,大家相互间有矛盾,同时又遇到了困难,但最终,他们还是顶住了困难,团结起来,最终化险为夷。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呢?下面就让欧阳老师为你一一揭晓。
先讲讲它的作者吧,叫做杜鹏程。他生于 1921 年,家乡在陕西。那个年代,中国老百姓的生活都很贫穷,杜鹏程家也是如此,而且不幸的是,在他才 2 岁的时候,他的爸爸就生病去世了,他的妈妈独自一人把他养大,非常艰难,没日没夜地替别人打工,才赚到一点点吃饭的钱。但即使这样,妈妈也要咬紧牙关送他去上学读书,学会识字。和我们今天每个孩子都在学校里读书不同,那时全中国大部分人都是不识字的,文盲率很高,所以,杜鹏程当时能有机会读书,是非常不容易的。
等他长大后,成为了一名解放军记者,这在当时算是很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了。他特别爱写作,平常一边参加训练和劳动,一边写下了在艰苦岁月里奋斗的故事。这本《在和平的日子里》一书,就有着他自己年轻时参加劳动、克服困难的影子,所以写得很真实、生动。
这部小说不是讲某一两个人的故事,而是讲了一群人的故事,这一群人是一个工程队的队员们。他们在工程队经历了三件主要的大事,分别是:
第一件事:工程队的队员们为了完成任务而发生激烈的争论。
第二件事:工程队遭遇天灾,雨季突然来袭,队员们如临大敌。
第三件事:面对洪水,队员们英勇奋战,同心协力化解了危机。
下面,就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图片]
有句话叫「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里的「蜀道」是形容哪里吗?其实呀,它形容的是四川广元市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