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同学在初中语文课中学到过《梁生宝买稻种》这篇课文,梁生宝离家来到几百里外的郭县,为互助组的乡亲们买稻种。
他去饭店里要了五分钱一碗的面汤,吃着从家里带来的干馍,在别人异样的眼神中,打开好几层纸包,取出钱付了帐。
打听到最便宜的旅店也要两角钱,他不舍得住,于是便和衣躺在火车站的地上睡了一夜。
之所以这么节俭,是因为梁生宝想要把省下的每一分钱,都买成稻种。
到这里,梁生宝的故事并没有结束,他为乡亲们买稻种,只是他生活中一个很小的片段。
后来,他紧跟时代步伐,带领着乡亲们共同创业,使大家一起摆脱了贫困,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梁生宝为什么要去买稻种,和他买了稻种之后的故事。
我们先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柳青,原名刘蕴华,出生于 1916 年,陕西人,是当代著名小说家。
他 193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后,他几十年如一日生活在农民中间,积累了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
他的小说大多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代表作便是《创业史》。
《创业史》用朴实、极具生活化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宏大的乡村「创业」图画。
这本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梁生宝」这个农村小伙的形象,更是成为杰出青年的代表之一。
他热情、努力,积极向上,善于接受新事物,能迅速适应并顺应时代的变化,这些好的品质也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相信你对他也有不少了解。
接下来,我会分为三部分,为你介绍书中的精华内容。
第一部分:梁生宝是怎样跟随母亲逃难到蛤蟆滩,又是怎么跟继父梁三老汉一起创业失败的。
第二部分:梁生宝为什么放弃了个人的发家之路?
第三部分:梁生宝带领的互助组终于取得成效,摆脱了贫穷的困境。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听听这部农村的创业史吧!
一、梁生宝和继父的创业史
先说说第一部分,梁生宝是怎样跟随母亲逃难到蛤蟆滩,又是怎么跟继父梁三老汉一起创业的。
1929 年,也就是民国十八年,陕西地区由于干旱无雨,庄稼绝收,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大饥荒,规模之大,灾难之惨烈,比电影《1942》里呈现的河南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