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目光一交,常思豪立时明白,自己猜得对了。
那夜送梁伯龙走时,曾与江晚一晤,当时曾听他说聚豪阁现今能调动十万以上的义军,长江一线都在他们的控制范围内,广西虽在后方,多半也在其列,韦银豹的古田义军充斥进大批沿海汉民,那自然是聚豪阁依托周边水道进行的输送,其严密的组织、良好的运作,必也是受到了这些老江湖的规划指点,聚豪阁把控漕运,财力雄厚,提供一些军费则更不成问題。
在座所有人中,只有自己知晓此事,如今四大档头昂然在列,郭书荣华安坐桌边,江晚投來的目光,用意不问自知。
俞老将军一生为国,刚正不阿,首要考虑的是国家安宁,平息叛乱,可是古田义军又是被逼得无路可走的贫民,他们或无渔可打,或无地可种,处境悲惨,参与造反,也许不过就是为了一日三餐,国家安宁,要保护的就是百姓,可是百姓们却在受苦,被逼上国家的对立面,此时此刻,自己是应该揭破答案,还是替其隐瞒。
郭书荣华瞧出他面容有异,微微一笑道:“侯爷,您在想些什么?”
常思豪被他这一问,登时收敛了神思,笑道:“沒什么?只是觉得,有一果必有一因,造反是条不归路,如非逼不得已,他们未必会这样做,或许派兵镇压并非最好的解决之道,如有可能,还是尽量安抚收编,划拨田地,让他们有口饭吃,也许就沒事了!”
小山上人道:“阿弥陀佛,侯爷这几句话有大悲悯在焉,可称慈心罗汉、热肠菩萨,这些年來南方战乱,北地不安,不少人流离失所,四处逃难,我少林也收留了许多难民,给他们剃度出家,做了僧侣,安排在周围庙产耕种作业,生活虽然清苦,总算能吃上碗饱饭,南少林的小风师弟那边,也是如此,有些话,本不是老衲该说,但如今吏制腐败,封海闭关,豪绅圈地,百姓失田,生活苦不堪言也是事实,俞老将军和督公若能向皇上陈情,讲明利害,减少些税赋,整顿官场,放渔船归沧海,还百姓以良田,则强过刀兵杀战,善莫大焉!”
俞大猷和他是老相识,听此言长长一叹,道:“政局国策,归由徐阁老他们参谋,我一个武职,不便多谈,但那韦银豹身边都是南蛮洞民,不服王化,朝秦暮楚,反复无常,而且多年來的攻杀,已积下几代仇恨,岂是简单安抚就能解决,侯爷和上人想事情,太过简单了!”
秦绝响道:“老将军说的是,那些个苗瑶獞嘹妖里妖气,当年诸葛武侯也须七擒七纵,才拿下了他们,这帮人转眼忘恩,哪有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