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节 《贪吃树》:进食母题与文明进化的深层关系(第1页)

「我制造全新的幻觉,目的只是让日常物件回复生命。」——杨·史云梅耶

东欧是一方神奇的土地,那里的众多国家有着复杂的历史文化、民族语言、宗教背景和政权形态,从而孕育培养出大批不拘一格、独具匠心的电影制作者们,为世界电影史贡献了奇特又精妙的艺术作品。上世纪五十年代,东欧的经济逐步稳定,电影工业得以发展,政局的动荡不安和法国新浪潮等新电影的冲击,为东欧电影人心思活络的自由创作提供了契机,60 年代东欧电影新浪潮开始酝酿,而这其中的重镇就是当时尚未解体的捷克斯洛伐克。

在捷克电影新浪潮中,无论是老一代的杨·卡达尔和埃尔马·克罗,还是新导演维拉·希蒂洛娃和加罗米尔·吉瑞斯,都采用先锋手法拍摄影片,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做出回应。然而好景不长,1968 年短暂的「布拉格之春」后艺术创作者们迎来了审查严冬,而杨·史云梅耶(Jan ?vankmajer)却在此紧缩环境下凭借剑走偏锋的超现实主义动画手法,开启了实验前卫的创作期。

《贪吃树》改编自捷克古老的民间传说,电影中用动画形式呈现。

《贪吃树》改编自捷克古老的民间传说,电影中用动画形式呈现。

出生成长于布拉格的史云梅耶学生时代接触到达利的画,完成超现实主义的启蒙。二三十年代流行欧洲的先锋艺术运动在其童年时期方兴未艾,及至 1964 年史云梅耶推出处女作短片《最后的把戏》时,超现实主义已然衰落,但他接棒其喜爱导演如梅里爱和布努埃尔的艺术理念,以天马行空的表现形式和隐晦深刻的批判力度,将超现实主义与日常生活、政治历史相结合,推出一批充满反常规想象力的天才之作。整个创作生涯近 30 部短片和 6 部长片注重挖掘思想深度和「陌生化」日常事物,难以娱乐追求通俗易懂和感官愉悦的大众,反而被小众群体琢磨推崇,因此被奉为邪典电影的奇崛一支,而作品序列中集大成者的长片便是 2000 年推出的《贪吃树》(Otesán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