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典电影已死」的论调一直漂浮在空中。
90 年代的互联网浪潮和有线电视网将影迷「赶出」了电影院,仪式般的观影行为日益式微。大银幕转到小屏幕,足不出户就几乎可以在家庭影院里看到想看的一切。今年全球电影人急吼吼地在戛纳电影节上「抵制」Netflix,大抵是这一大势的最后搏击,仿佛艺术电影节这一关隘再失手,就再覆水难收。被分隔在高楼大厦小格子里原子化的现代人,集体性的迷影情结变成明日黄花。分享和交流的行为从众口相传上升到了赛博空间,信息爆炸,选择激增,观众得以通过广泛的渠道接触影像,但代价或许是沉浸在黑暗中的集体感动一去不返。虽然烂片依然层出不穷,但是缺乏了狂热拥趸的烂片,再也没法登上「邪典」的宝座。
「我们的时代不再生产邪典电影了,这是影迷的悲哀。」《多伦多太阳报》的影评人 Bruce Kirkland 如是说。

我不知道《死亡幻觉》是否能为上述的悲观论调解围,但它似乎在千禧年初为邪典电影的历史提供了一点新的生机。这部影片的诞生充满坎坷:2001 年年初亮相圣丹斯电影节之后,导演理查德·凯利花了六个月的时间才将这部影片售出(据说「诺神」克里斯托弗·诺兰施以援手才得以成功),但是仅是同年十月份在北美进行小范围的有限公映。距离「9·11」事发只有一个月,这部末世氛围浓重的影片实在好巧不巧地踩在美国民众的脆弱神经上,最终以 51.7 万美元的票房收入草草下映。然而,惨淡的票房表现却让这部影片拥有了成为邪典电影的契机:这部在市场上不愠不火不声不响的影片,却逐渐吸引了一批忠实的粉丝。次年三月,这部影片以 VHS 和 DVD 的形式在美国进行发行。

影人说剧情
丹尼·达可(杰克·吉伦哈尔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