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页剧本,5 年制作时间,大卫·林奇终于完成他的剧情长片导演处女作《橡皮头》。在电影节首映日,《橡皮头》只迎来了 25 位上座观众,随后更是遭到《综艺》(Variety)等主流杂志的恶评,被称为「令人恶心的坏品味之作」。在漫长的制作周期里,这部电影曾花光了美国电影协会(AFI)的资助金,还被意向投资人摔门而出,大骂狗屎。
然而五年过去,1981 年的午夜影院里,竟还能找到这部 1977 年面世的作品,累计票房收入超过 700 万美元,《橡皮头》的商业成绩与影响力不可不谓成功。「恶趣味之父」约翰·沃特斯(John Waters)多次提到这是他最爱的电影,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在拍摄《闪灵》(The Shining,1980)时特意拿它来找感觉。电影评论界开始重新认识这部被午夜场观众追捧的奇异作品,如今,《橡皮头》已经成为众多榜单所公认的经典,也是邪典电影发展脉络里不得不提的里程碑之作。

影人说剧情
这位顶着奇特发型,一脸困惑的男人叫做亨利。造访女友诡异的家庭后,他被迫结婚,成为一个畸形儿的父亲。怪物般的婴儿每晚发出啼哭声,让亨利感到恐惧与焦虑,无法忍受这种生活的妻子弃亨利而去。在对邻居女人的欲望动荡中,亨利坠入了梦魇的深渊。一系列难以辨别现实与想象的诡异经历,让亨利最终决定亲手杀死眼前畸形的胎儿。

如同许多重要的导演处女作,《橡皮头》奠定了大卫·林奇作为电影作者的整体作品风格和主题,并可以在导演其后的电影中找到呼应。无论是更符合好莱坞叙事规律的《象人》(The Elephant Man,1980)和《沙丘》(Dune,1986),还是更复杂而随性的《穆赫兰道》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