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河不足重:古代的君臣、师友和兄弟情仇

导航

简介:

   在历史的洪流中,人人都是小人物。但在知己心中,他们的分量堪比「山河」......【展开】

   在历史的洪流中,人人都是小人物。但在知己心中,他们的分量堪比「山河」。读史时,哪些故事让你动容?哪些故事让你心酸?哪些人物让你难以释怀? 这些触动,一定是由于某件事或是某种情。 本专栏主要讲述中国历史中,令人触动的君臣、师友、兄弟情谊。 这些故事中的人物,有的名垂青史,被后人或推崇,或唾骂;有的籍籍无名,翻遍古籍只能找到寥寥几笔记载;但在另一人的心中,他们的分量,都堪比「山河」。 · 司马衷与嵇绍:痴傻皇帝与道义侍中 你一定听过「何不食肉糜」?痴傻皇帝司马衷在身边人的操纵下度过了人生的前二十多年,问出了令后人讥讽千年的疑惑。 你一定也听过「广陵散于今绝矣」?十岁的嵇绍在刑场目睹父亲嵇康赴死,学会了「轻生死,重弦歌」。 司马衷是嵇绍杀父仇人的孙儿,但也是他以生命守护的君主和学生。 · 辛谠与杜慆:君子一诺,生死许之 大唐刺史杜慆困守孤城。 他无官一身轻的草莽朋友辛谠,安顿好妻儿,孤身提剑寻他,两人联手守城。 其间,五十多岁的辛谠四进四出,视千军万马如等闲,最后一斧劈断了横江铁索,解了刺史兄弟困守数月的孤城。 · 苏轼与苏辙:与君世世为兄弟 苏轼身陷囹圄,以为命不久矣时,心中所念的人是弟弟苏辙。 他说:「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苏辙在官场一路高歌猛进,位极人臣,只为守护哥哥苏轼不被党争所害。 他说:「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见多了兄弟反目,才更为真兄弟情感怀。 【收起】

目录

共13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