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苏轼与苏辙:与君世世为兄弟(第1页)

·1

那年蜀中天庆观里来了两个六七岁的孩子,很多年以后他们被文人封神,其实封神这种说法并不适合他们,因为他们实在太有烟火气了些。

当然,有时候弟弟也会觉得,自家哥哥真的该是神仙。

那会儿他们才上小学嘛,六七岁的孩子喜欢玩过家家,扮大人,扮官绅。

这俩过家家,就要扮仙人。

弟弟长大以后经常回忆这段时光,他在文章里写:那些年,我跟哥哥一起在道观里读书,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哥哥总是第一个撩起衣摆跑过去玩。别的孩子过家家会扮父母官绅,哥哥拉着我一起扮神仙。

其实那些年我在大人面前受到的夸奖更多,我很沉静,稳重,比他更像一个哥哥,但我心里很羡慕他。

有时因为道观封路,或者环境不好,许多山水我们去不了。哥哥就悄悄对我说,走走走,过几天我们偷偷来。

那时他才来这世上七个整年,就已经这般可爱了。

多日之后,哥哥欣然独往,俨然忘了叫我,我能怎么办呢,我虽然是个弟弟,但总觉得我要照顾他,我只能在后面慢慢跟着。

我见到哥哥逍遥于泉石之上,采花摘果,渴了便捧起一汪泉水喝。

那时的哥哥洒然无有外物,无论做些什么都充满了自然之趣,他的双目闪闪发光,望向山林的深处,仿佛其中有神仙,他要与神仙同归。

我恍惚起来,我想:我哥就该是这样一个神仙。

这个神仙似的哥哥名叫苏轼,把哥哥看做仙人的弟弟,自然就是苏辙。

这两兄弟的感情实在好得难以言喻,前二十年里同吃同住,无论是上学还是玩闹,两个人从没分开过,有时候一个眼神,就能让对方明白心意。

·2

说来也奇怪,苏轼打小就天才跳脱,苏辙自幼就沉稳冷静,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却从来没闹过矛盾。

比如那些年正赶上少年苏轼附庸风雅,觉得书画砚台这些东西简直太有学问了,见到别人家有什么好的书画砚台,都想买过来。

真碰上不给的,苏轼也没有办法,只能垂头丧气回到家里。

当然苏轼肯定不会气馁,回头还是屁颠屁颠的跟在老父亲苏洵后面,笑呵呵的冲别人家要书画笔砚。

苏辙:……

苏辙出淤泥而不染,每次苏轼跟苏洵淘到前人书画,或者精致砚台的时候,这两父子眉飞色舞,恨不能扬声大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