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孔子的智慧》:儒家思想中那些历久弥新的精华(第1页)

今天为你解读的是《孔子的智慧》,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 15 万字,我会用 20 分钟时间为你讲解书中精髓:孔子的人生智慧及儒家思想中那些历久弥新的精华。

孔子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本人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历代帝王,被尊称为「圣人」。从汉武帝时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灭亡,孔子的思想几乎贯穿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也正因为如此,在「五四运动」时期,孔子和他的儒家思想就被视为了封建旧道德的代表,著名的文人胡适先生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而在我们现代许多年轻人的眼中,孔子和他的思想也早就已经过时了。但本书作者林语堂先生在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认识上,延续了一贯辩证思维方式,他认为「儒家思想,若看做是恢复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在现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之前,被人认为陈旧无用,自是;若视之为人道主义文化,若视之为社会生活上基本的观点,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

这本《孔子的智慧》首次出版于 1938 年,出版后在美国读者中广受好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本书一直是西方读者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入门级读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美国总统布什就曾称赞这本书「对每一个美国人都很受用」。本书共分为十一个章节,分别介绍了我们俗称的「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代表「礼」的思想的儒家社会秩序三论,以及孔子对于音乐和教育的看法。对于当代的中国年轻人来说,重读孔子能让我们更客观的认识传统文化思想,并从中汲取新的智慧。

本书作者林语堂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和学者,他的散文总是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往往以一种超脱与悠闲的心境来旁观世情,读起来有种酣畅淋漓之感。1935 年定居美国之后,他先后用英文出版了《吾国与吾民》、《孔子的智慧》、《生活的艺术》等介绍中国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并曾在 1940 年和 1950 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可以说,林语堂先生的文字成为了那个时代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的一面镜子。

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那么下面我就为你来详细讲述书中内容:

第一个重点是:孔子的坎坷一生及那些不为人知的品格;

第二个重点是:孔子主张的「仁」和「礼」的思想内涵;

第三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