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为你解读的是《中国人的脸面观——形式主义的心理动因与社会表征》。本书的中文版大约 32 万字。我会用大约 28 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精髓:中国人为什么好面子,以及中国的人情社会是怎么形成的。
鲁迅先生曾说:「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像二十四年前的拔住了辫子一样,全身都跟着走动了。」
为什么「面子」对于我们来说那么重要?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中国人爱面子,甚至「打肿脸充胖子」。我们是为什么宁愿牺牲掉其它的一些东西还要保全自己的「脸」和「面子」呢?
「脸面」这个我们经常所提到的词语,我们却难以去描述它,理解它,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它是不是真的就不可描述呢?
翟学伟先生所著的《中国人的脸面观》这本书就给我们探讨了有关「脸面」的一些问题,同时也给「脸面」下了定义。在本书当中,「脸面」是可以被描述出来的,并且「脸」和「面子」两者是分离的。它们影响着国人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形成了人情这一中国式的人际关系。本书就是在透过「脸面」这一微观的心理行为现象,看到我国的人情社会是如何形成的。
本书的作者翟学伟先生主要从事中国人关系方面的研究,而中国人关系当中关于「脸面」的问题,翟学伟先生为此先后出版了三本书籍,可见翟学伟先生对中国人的「脸面」研究持续了多年。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中国人的脸面观》就是有关「脸面」问题的其中一本。
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那么下面,我将会把本书分成三个部分来讲解,在讲述的过程当中,你将会逐步了解到当今「重男轻女」、「家长即正义」、「死要面子活受罪」等等现象的由来,它们都与中国人的脸面观紧密相连。脸面观由传统的孝道和儒家思想产生,造成了我们要面子的心理和行为,形成了整个社会的行为共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情社会,人们在社会当中进行表演和伪装,逐渐失去了真正的自我。
俗话说,「百行以孝为先」,「讲脸面」这种行为的动力最初源自于「孝」,我们先了解「孝」的由来就能理解它为什么能够产生「讲脸面」的行为。那么「孝」的心理是从哪来的呢?
它主要来自宗法制中的两个主要特征:祖先崇拜和共财同居。
1
我们先来讲一下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是是我们「讲脸面」这种行为的最初原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