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之四 老村新颜(第1页)

改革开放的大潮催生着新生事物的发展,冲击着沿海胶东农村的旧貌新颜。面对着衰破的海草房,古老的旧村庄,狭窄的土沙路,已经制约着农村的新发展。作为镇驻地,急剧膨胀的人口,外来户的大量迁入。脏乱差的卫生条件,确实是需要改变了。镇政府着急。村子着急。我更着急。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村官也是官。要求批地基盖房子的人多了起来。农民嘛,这几年有钱了,有钱了就要改善居住条件。儿子大了要娶媳妇了,你不批地基行吗?分家了立户了。要盖房子地基你怎么说?土地就是那么多。我也不能让你盖到山上海里。但是批了地基盖房子,没有了土地种庄稼,那么要农民有什么用?农民就是种田的。

村东是钢丝绳的老厂房,现在修缮好了以后继续养猪。村南的涝洼地填平了建成了纸箱厂。老村庄需要维修改造,但是新的房屋又建在哪里呢?镇党委在村西山脚下。地方小,规模不大。但是楼高五层显得气派。周围的土地贫瘠,但是盖楼房的好地方。一个大胆的设想在脑海中涌现。对了,就是在那里建成商住楼。农民现在富裕了,就叫富甲山庄。所有的地基一律停批。盖上新楼房,有要新房子住的,就在富甲山庄住。说干就干。

村子里的广播喇叭又开始召唤了:有需要房子的,缴纳三万块订金,村子补贴一万块。集中一块盖楼房。全村三千多口老少,一共八百七十六户。结果一下子报名两百多户。经过了一年多的涝洼地改造,纸箱厂建设投产,海滩公开承包,村子富裕了。老百姓也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对于村委的号召也是大力全力的支持。

二姐领弟这回真的是假公济私了。为了村子,为了她兄弟这个村支书,找到了同学的老公。专门负责楼房设计的工程师,一开始就说好了要无偿设计。设计的方向就是用二十年后的眼光看待今天的问题,用二十年后的思想改变今天的现状。楼房的图纸是设计好了。资金也筹措的差不多了。施工队是现成的。村里能人不少,这几年都是憋屈着,没有施展手脚的好地方。现在行了,有能耐就使劲的使吧。谁也想为了子孙留下点念想。谁也不想让老少爷们指着脊梁骨。

王顺利是个地地道道的设计施工工程师,对于村子新楼房的施工,王顺利是义不容辞的接过来。谁没有个血性?胶东的汉子是最憨厚最老实也是最有血性的。西边的新楼房在村民的希翼下开工建设了。我是村支书,我没有交钱,我要了一楼的一套房子。但不是给我自己住的。我要在新楼房建设好了,让一个人第一个住进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