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故事大赛第三季优秀故事奖作品 作者:开开 550
1.
在我七岁那年,我妈因为生意缘故带我从乡下搬到晴隆县城。我爸因为要下队所以留在了村里,每半个月左右来探望我们,带一些自己家的酸鸡嗉子和花生玉米。我妈在城里开了一家副食部,平时人来人往,但是我爸来的那天副食部是要歇业的,通常我都坐在门口吃浆果,若是客人问起来,我就按照我妈教的,说是进货去了。
我家住在县城西街,明代遗址特别多,往下走五百米就有一个城门,谁也不在意那是干嘛的,有的人家填了土种起了玉米。据说晴隆以前叫安南,后来为了跟越南区分开才改的名。晴隆是喀斯特地貌区,溶洞特别多,深的有好几十公里,小学那会儿周五放学就跟刑满出狱似的,全跑山上度假去了,带着同学和喜欢的小女孩点着蜡烛去探洞。常去的那个叫火药洞,据说是以前二战时期隐秘的火药制造库,里面还有尊佛像,至今未被开发。
县城里的小吃有裹卷粉,和肠粉类似,用米浆蒸出来的米皮,白皙且轻薄,米皮糊上油辣椒,放折耳根沫、花生粒、海带丝、豆芽、葱花、嚼起来脆响的炸黄豆,淋上酱油,老板大娘姓张,技法很好,米皮裹得配料严严实实,咬一口啥料都在嘴里,一个小摊位每天卖好几百个,全国也就我们那儿有。
县里面合计着也就几个学校,一小二小,一中二中,我当年念的一小和二中,成绩很好,属于闭着眼数学满分的类型,约摸着班上有六七个女孩子喜欢我,从小到大都是班长。除了学校,日常娱乐场所是县中心的大操场,小年轻的约会场所,分为两个篮球场、一块空地、一个旧长亭、一个莲花池。莲花池以前能喷水,现在种莲花了,长亭的柱子被刻得满满实实的,全是歪七扭八的「罗艳我爱你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之类的爱情宣言,也有诸如「我要称霸二中」这种励志口号。因为地处偏远,又是高原地区,所以晴隆自明洪武年间贫困至今。县城的墙上到处刷着脱贫和计生的标语,比如「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和「不读完初中,不外出打工」等等。由于穷和闲,再加上民族混合以及文化饥荒,打架就成了这个小城里对当前生活不甚如意的表达方式。
老蒋原名蒋营红,住在我家斜对面,大我四五岁,黑不溜秋的,嘴巴左上有个带毛的大痣,书上说这种面相的人主是非易生事,好吹嘘爱仗义。老蒋打小儿就是我们这一带有名的坏蛋头子,有次他和家对面那孩子因为弹珠起了冲突,一个回家拿钢筋,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