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愁城(第1页)

十月,阿里不哥见关陇援绝,兵食皆匮,乃假意请和。

忽必烈留也孙格守和林,自率军返开平。二年秋,阿里不哥袭击也孙格,乘势南进。十一月,忽必烈率军亲讨阿里不哥,于昔木土脑,大败阿里不哥军,斩三千人,阿里不哥北遁。忽必烈令军勿追,待其自悔。阿里不哥以为忽必烈军怯战,越十日,复南进,至失烈延塔兀之地,与忽必烈军激战竟日,不分胜负,战至黄昏,各自收兵。次日,阿里不哥因其党阿鲁忽有异志,遂率军西走。忽必烈率军还燕京。后于五年,阿里不哥归顺忽必烈。后“病死”。

虽然忽必烈在这场斗争中获胜,但西方的四大汗国则因他违背大汗选举传统以及他的“行汉法”主张而纷纷与他断绝了来往,脱离了他的统治范围。大青一十八年,忽必烈立国元,大元朝建立。大青二十年,忽必烈为了稳定统治,与大青签定了“青元互助条约。”由于此条约的签定,郭靖与刘志恨闹翻,郭襄与黄蓉一并进入青国。

同年,郭破虏回到襄阳。

大青二十二年,忽必烈根据刘整建议,遣使以玉带贿赂南宋荆湖制置使吕文德,请求在襄樊城外置榷场,郭靖阻止未成,吕文德应允。蒙古使者以防止盗贼、保护货物为名,要求在襄樊外围筑造土墙,郭靖再度进言,但由于郭靖与刘志恨闹翻的事传出,吕文德没有理会郭靖,竟然同意了蒙古人的要求。于是元人在襄樊东南的鹿门山修筑土墙,内建堡垒,建立了包围襄樊的第一个据点。

大青二十八年,蒙将阿术在襄樊东南鹿门堡和东北白河城修筑堡垒,切断了援襄宋军之路。大青三十年,蒙将史天泽在襄樊西部的万山包百丈山筑长围,又在南面的岘山、虎头山筑城,连接诸堡,完全切断了襄阳与西北、东南的联系,襄樊成为一座孤城。这一时期元军在襄樊外围修筑十余处城堡,建立起长期围困襄樊的据点,完成了对襄樊的战略包围。其次,建立水军,寻求制服南宋的战术优势。大青二十九年秋,阿术率军攻打襄阳,俘人略地而归,郭靖乘蒙古回军之际,在襄阳以西的安阳滩派水军扼其归路,然后派骑兵直冲其阵,蒙古军队大乱,都元帅阿术坠马,险些被宋军活捉。蒙将怀都选善识水性的士卒泅水夺得宋军战舰,其余将领奋勇拼杀,才将宋军击退,转败为胜。安阳滩之战,蒙古军队虽然打败了宋军,但却暴露出水军不占优势的弱点。

大青三十一年,青·舞干戚剑极猛志微妙帝君刘志恨宣布退位,传位于刘孝(杨过),是为青·宝龙凤剑应元情至人帝君。至人帝尊刘志恨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