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当理想和现实有差距时,该如何调节?(第1页)

原问题标题:当现实和理想有差距时,你会「死磕」到底还是「算了」?如何平衡心态?

作者:

追求目标是每个人重要的人生主题,除了咸鱼,谁还没有过不切实际的目标呢?

有些周期比较长的人生目标,我们叫理想。

比如我大学同学胖虎,在看倚天屠龙记时把理想设定为娶高圆圆。

任何的理想与现实都有落差,这个落差就是一个人的抱负水平。

抱负水平=(理想-现实)/现实

对于长得很一般的胖虎来说,开拓一份好事业是相对合理的理想,娶高圆圆这事,显得抱负水平过高了。

我们一般通过行为判断一个人的性格,有抱负的人行为上会体现更高的成就动机、事业心。

但抱负水平过高,在旁人看来也可能过于蜜汁自信、不切实际、白日梦。

这并不能怪旁人,因为目标追求能否成功,首先取决于目标是否科学合理。

从目标本身特点上,基于个人兴趣及价值观的内在目标(intrinsic goal)比基于外部压力的外在目标(extrinsic goal)更可能达成,比如,学会弹奏 10 支曲子,比拿到钢琴表演奖项更容易。

所以相比我要在 30 岁前拿到经理职位、50 万年薪,就没有在 30 岁之前成为某业务领域专家更靠谱。

从目标结构上来说,具体的目标比模糊目标更易达成。所以,减肥 5 公斤,比我要变美更容易。

所以那些整天说要当作家、要写畅销书的,就没有每天写 1000 字,完成一篇知乎回答来的更靠谱。

然而,即使设定一个合适的目标,也并不代表成功,因为个体的自我调节才是能否实现的保障。

目标达成的关键在于完成一系列目标导向行为,这一系列行为能否做到,取决于个体是否强烈地想做、能否维持下去。

比如我们产品经理小川,总是立志要减肥,但是每次中午点外卖时,看到麻辣烫、毛血旺、黄焖鸡米饭,就忍不住下单,终于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