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诸多烦恼,法律帮你撑腰。
2021 年 1 月 1 日,《民法典》正式生效,这是一部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法律,从面世伊始就备受关注。
大家平时可能也看到过,有人说《民法典》包罗万象,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法律问题,一本《民法典》就够了。
那这部《民法典》到底什么来历?这部法律里面到底有哪些内容?真的是「手拿一本民法典,走遍天下都不怕」吗?
事实上,《民法典》比我们想象中的重要,但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无所不能」,它可能被过度「神化」了。
今天,我就带你来认识一下《民法典》的「庐山真面目」,教你打开民法典的正确姿势。
首先,我们来讲讲《民法典》的来历。
如果你平时关注过,你会发现,我们国家法律的名称,一般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某法」,结尾是「法」。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等。
但这次的民法典,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结尾是「法典」。多了一个字,意义可就不一样了。
这部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相较于「法」而言,「法典」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更强。
比如,以前,大明要起诉离婚,依据的是《婚姻法》的规定;别人租了他的房子没给租金,他得去翻《合同法》;家里的宠物狗把人咬伤,得按照《侵权责任法》来赔钱。
而现在,只用找到一本《民法典》,就可以在里面查到离婚、租房和宠物伤人的所有规定了。所以,你看,同样是民事纠纷,「法典」比「法」全面多了,它是一部综合性的法律。
事实上,制定一部民法典,并不是这几年才「突发奇想」的。从 1954 年开始,我们国家先后 4 次启动民法典制定工作,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成型,直到 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大家可以算一下,从 1954 年到 2020 年,66 年的时间,民法典才从理想变为现实,可以说是几代人的夙愿了。
那《民法典》中到底有哪些内容呢?我们平时遇到哪些法律问题可以去看民法典?
大家首先要弄明白一个常识,所谓民法,就是涉及到个人、单位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单位以及单位与单位之间在发生一些法律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