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 节 景区要求必须人脸识别才能入园,合法吗?(第1页)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人脸识别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了,比如,智能手机人脸识别解锁;小区门禁,刷个脸就能开门;坐高铁、飞机,人脸识别通过闸机;就连旅游景区入园,也用上了人脸识别。

可能你会觉得,这种「高科技」极大地方便了生活,应该大力推广、普及。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背后,暗藏着哪些法律问题?如果景区要求你必须开通人脸识别才能入园,这合法吗?

【案例】

大明为了经常带孩子去动物园玩,花了 1000 元办了个年卡,办卡时录了指纹,以后入园都刷指纹。没过多久,大明收到动物园的通知,说年卡用户以后的入园方式要更换了,升级为人脸识别,让他尽快去激活,不然就无法正常入园。

很多人都去激活了人脸识别,但大明很谨慎,因为他听律师给他说过,人脸信息属于高度敏感的个人隐私,不要随意去登记,风险很大。大明要求继续使用之前录的指纹入园,动物园却表示,这是统一升级的系统和设备,所有年卡用户都要激活。大明不同意,便把动物园起诉到了法院,要求退卡,并且删除自己之前录入的指纹信息。

最终,法院判决动物园在判决生效之日起 10 日内,删除大明此前办卡时录入的指纹等个人信息。

【知识】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法律问题。大明和动物园之间的纠纷,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合同,二是个人信息保护。

在合同层面,大明办动物园的年卡会员,和动物园之间形成了服务合同关系。办卡时确定的是指纹入园方式,后来动物园要改成人脸识别入园,属于变更合同,需要与大明协商一致才能变更。但是大明现在不同意使用人脸识别的方式入园,双方没能达成一致意见,大明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动物园要退卡。

在个人信息保护层面,人的生物识别信息属于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根据《民法典》第 1035 条的规定,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而所谓个人信息的「处理」, 主要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