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去世时,如果只有一两个孩子,遗产怎么分配就好处理。但如果子女比较多,可能就会产生纠纷,甚至一家人之间还产生矛盾。
那么,在法律上,遗产分配比例是怎么确定的?如果父母一方去世,遗产该怎么分?
对父母照顾比较多的人,继承遗产时能多分吗?不赡养父母的子女,会少分遗产吗?
大明父亲去世后,六个子女因为遗产继承的问题发生了分歧。父亲生前一共有两套房子,登记的是父母双方的名字,另有存款 200 万元。
大明认为,虽然父亲去世了,但是母亲还在,房子是父母的名字,所以房子还不能分,存款可以几个兄弟姐妹平分;
三儿子大刚要求多分财产,因为平时他和妻子照顾父亲多一些;
小女儿小红也要求多分遗产,她说平时她和父母住在一起,对父母的生活起居都有照料;
小儿子小军全身瘫痪,没有劳动能力和收入来源,也要求多分……
就这样,几个兄弟姐妹吵得不可开交,对遗产分割达不成一致意见。最后,竟闹到了法院。
有多个继承人的情况下,遗产到底按什么原则和比例来分配,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民法典》第 1130 条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我逐一来给你讲讲。
遗产分配有个总的原则,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同一顺序的几个继承人之间,没有先后、多少之分,大家都是平等的,可以平均分配遗产。
这里需要注意,根据法律规定,除了遗嘱和遗赠扶养协议,法定继承的情况下,能够继承遗产的,只能是同一顺序的继承人。有第一顺序继承人在,就轮不到第二顺序继承人。
大明父亲去世,在没有遗嘱和遗赠扶养协议的情况下,遗产要按照法定继承的规定来处理。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了配偶、子女和父母,大明父亲去世后,有继承权的,除了大明和 5 个兄弟姐妹,还有大明的母亲以及爷爷奶奶。
所以,父亲去世后遗产怎么分,并不是几个子女商量了就能决定,大明母亲也有平等的继承权,如果大明爷爷奶奶还在世的话,也有权参与遗产分配。
但这里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房子登记的是大明父母双方的名字,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现在只是大明父亲去世了,其他继承人还能继承吗?
事实上,不只是房子,200 万元的存款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大明父母没有约定婚内财产归各自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