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寒门之星范仲淹(第1页)

那年汴梁城里春风拂面,人满为患,又是各地的举子进京赶考时节。

每逢此时,相国寺里便挤满了香客,进京的士人多来拜佛,顺便问一问自己的前程。

人群中有个初到京城的书生,被朋友推着也到了神佛面前,朋友们笑着叫他也求一签,书生笑着推辞,实在推不过,才上前求佛。

书生说,未来可为良相吗?

签卦解出来,说良相恐怕不太行,有壮志难酬,国事终废之兆。

朋友们纷纷安慰,说毕竟没几个读书人能入朝拜相,或许以后你就是封疆大吏呢。

只是这次书生没问求官之事了,他笑着又求一签,说日后我可为良医吗?

朋友们纷纷震惊,都说这从相国到医者,天下地下,差别也太大了。书生倒是不以为意,说良相救国救民,良医济世安民,我辈读书人所求的,不就是这些吗?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这八个字从书生口中传出去,随着春风传遍了京城,很快全开封就知道这一届学子之中出现了一位觉悟奇高的年轻人。

当然,那天书生的心情不太好,因为他求为良医的签依然不太好。

书生心想,果然神佛都是骗人的,哼。

其实书生这么想也不全是赌气的话,他自小就知道靠天吃饭是靠不住的,凡事总要靠自己的努力。

如果说寇准、韩琦这样的孩子,是名门出身,天生起点就高,人家凭着高起点,高天资,顺水推舟就面对着高要求,那书生的努力,则是全凭个人心气。

书生四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跟着母亲改嫁,改名,一路颠沛流离后,仍旧家境贫寒。

贫寒到什么程度呢,书生家里很许多荒年的百姓一样,是经常没饭吃的。

只是大人不吃饭还好,书生年纪尚小,又在读书,饿着肚子头晕眼花,还怎么刻苦用功?

书生跟家里人说,不必担心我,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遂把小米煮成粥,放上一夜,等小米粥结冻。第二天书生就可以用刀切开冷粥,当做主食,其余野菜腌菜当做下饭的菜,一天两顿,读书不停。

书生也不是丁谓那样的天才,可以过目不忘,他学得也不快,只能日以继夜,废寝忘食。

到了晚上要是实在熬不住,今日的学习任务还没有完成,书生就用冷水洗两把脸,坐回去继续学。

这是一个贼平凡,贼普通的书生,用他强大的意志力逆流而上的故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