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假死(第1页)

萧皇后连连点头,有了虬髯客做保,她再不怀疑,当即传来手下,询问裴矩死后,他们将裴矩葬在了什么地方。

草原人死之后,丧葬习俗和中原的墓葬不同,大多是将人留个草原上的狼和老鹰,任由它们啃食死者的尸体。

这一点和吐蕃那边的天葬很像,他们所信奉的是,人生长在这片大地,以这片土地上的动物为食,死了之后,应该用自己的身体去回馈这片土地上的其他生灵,这就和海洋里的生物,比如说鲸鱼,它们活着的时候,以海洋中其他的小鱼小虾为食,正常死亡之后,也会有无数其他的鱼类去食用它的尸体,一条鲸鱼死了之后,能够养活数个鱼群,而且这个过程会持续半年,甚至是一年。

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可汉人的思想与他们有些差异,汉人更信奉入土为安,至于人死后为什么要埋在地下,这其中的说法很多,关于轮回鬼道一说,宰我就曾经和孔子讨论起这个问题。

宰我问孔子:“我经常听到人们说神啊鬼啊的,就是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气是神旺盛的一种表现,魄是鬼旺盛的一种表现,既祭鬼,又祭神,这就达到了圣人以神道设教的完美境界。这世上,一切活着的东西都会死去,死后其体魄必然归于土内,这就叫做鬼。体魄腐烂于地下,化为野土;而其灵魂则发扬向上,成为看得见的光明,闻得见的气味,这是一切生物都具有的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的精灵,也是神的存在的显示。于是圣人就根据万物的这种精灵,给它们取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名字,或者叫神,或者叫鬼,作为黎明百姓遵守的法则,于是人民百姓都害怕神灵,服从神灵...”

从这一段话上来看,孔子似乎是在说入土为安是一件顺应天道的事情,可实际上却是在说,很多人宣传鬼神之说,以达到控制人心的目的。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孟子·滕文公上》也记载过,“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其颡有睨而不视。夫也,非为人,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蔂梩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上古的时候曾经有父母去世,而不埋葬父母的人,只是将他们扔在山沟里。过了一段时间,再经过那里的时候,就发现有野兽在撕咬着死者的遗体,也有很多苍蝇蚊子在上面吸吮,那个人见状额头冒出了冷汗,不敢直视。而这种汗不是留给别人看的,而是心中的悔恨,在面目上的流露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