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从现在来看,杨广所做的那些事情,都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不管是定都东都,开凿大运河,还是远征高丽。这些事情如果一步一步的来,做好之后后世对杨广的评价未必是一个明君,但至少也是一个雄主。
只可惜杨广志大才疏,又太心急了一些,开凿了大运河之后,百姓就已经有些不堪重负了,他有数次远征高丽,打仗是最劳民伤财的事情,就算杨坚给他留下的底子再厚,也经不起这么折腾。
数日之后,宁书成赶到了夫余城。
这算是辽东的一座大城,城中来来往往的人着实不少,虽然比不上长安、锦州、扬州等地,但至少要比沧州好太多。
宁书成随便找了一间客栈准备住下,可是在听到小二叽里呱啦高丽话的时候,不由一阵头痛,因为他一句也听不懂。
心中不由感叹,像这样打下了疆域,却不统一语言,是很难将两个民族融合在一起的,如果长此以往,就算现在李唐强行将辽东纳为自己的版图,一旦让辽东人逮到了机会,依然会举兵造反,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归属感。
从这一点上就能够看出秦始皇的眼光远大之处,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语言等等,为什么一说到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秦始皇的呼声总是居高不下,他一统七国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最重要的是,他统一了全国的制度。
不管是现在还是后世,为什么华夏民族自称为汉人,所用的字称之为汉字,说的话称之为汉语,这一点当然离不开汉武帝, 因为他让百姓有了一种身为汉人的自豪感,‘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话并不是一句空话,但如果说汉武帝将所有的汉人凝聚在了一起,那么秦始皇就是为他奠基的人之一。
宁书成很清楚,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朝代更迭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但如果在制度上不能统一,只会让分裂变得更加迅速。
他不知道李世民有没有想过这一点,但如果是让他治理辽东,势必要在制度上进行统一,如此一来,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之下,高句丽的人也会自认为汉人了。
不过要想做到这一点,前提就是他真的能够打下这片江山,现在想这些还有点太早。
既然听不懂小二说的话,宁书成只能去找一家汉人开的客栈,好在自从辽东被占领之后,有不少汉人到这里来做生意,汉人开的客栈自然也不会少见。
找到一家比较满意的客栈之后,已经是傍晚时分,宁书成也不着急去找自己之前的旧部,毕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