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1页)

魏征咂摸了半天,觉得宁书成说的话也有些道理,“那不知皇上觉得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宁书成道:“自古以来,‘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典故无不是出自寒门学子,想要做好一件事情,不是环境允不允许,而是看你有没有下定决心去做,百姓之所以念书不积极,无非也就是觉得念书识字远不如怎么填饱自己的肚子来得重要,不识字的人那么多,人家不也照样过一辈子?所以朕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下方的几人听到这话,想了想,好像也是这么回事,读书的作用,无非也就是入仕,或者教书,虽然科举制度是对天下所有百姓都开放,但毕竟每年选上的有就那些人,几率实在不大,至于教书,念书的人本来就不多,那些科举没过的人,下来之后不就干这些事情,说直白一点,就是读书之后的就业岗位问题。

农业社会,用不了那么多读书人,所以费时费力去念书识字,其实不是一件划算的买卖。

宁书成在说这话的时候,眼睛不经意的扫过众人,将他们的神色都尽收眼底。

杜如晦、唐俭、虞世南脸色都有些异样,只有魏征不动声色的给自己捧哏。

这几个人当中,除了魏征以外,全都是士族子弟。

宁书成本来对历史的了解就颇深,这时候如何,不明白这些人心里打的是什么主意?真正了解官场的人,就知道当一个朝廷走上正轨之后,所谓普通百姓,寒窗苦读十年入仕,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当年杨广为什么要费尽心力的去减少关陇集团的话语权,不就是因为这些士族子弟抱成团,在朝廷上已经有了举足轻重,甚至已经能够威胁到皇帝决策的地步。

而隋朝之所以二世而亡,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没能斗得过关陇集团,否则的话,窦建德、杜伏威之流,怎么可能对杨广够的成威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士族和皇帝的权威,本来就是对立的。

皇帝想要削弱士族对自己的影响,而士族想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在这之中,明争暗斗的事情着实不少。

而宁书成现在做的事情,就是在削弱士族。

因为士族要想巩固自己的地位,除了努力往上爬之外,就是想朝廷引进新鲜的血液,那些靠科举入仕的人,普通百姓十不存一,大都是士族子弟。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文言文晦涩,在没有老师悉心教导的情况下,普通百姓要想弄懂书中的含义,实在难于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